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广州市番禺区“德法同治”打造乡村法治文化

2024-12-26 15:16:3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章宁旦 通讯员 樊芸

当道德与法律在乡村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一个全新的“德法同治”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新水坑村建成。该示范点旨在以构建嵌入式、融合式、浸润式普法工作大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新路径

“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番禺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番禺区积极探索“德法同治”乡村基层治理新路径,将道德与法律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据介绍,今年以来,番禺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在全区开展“德法同治”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工作,选取包括大龙街新水坑村在内的三个村作为项目示范点打造,以法治文化建设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

新水坑村“德法同治”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以下简称“新水坑示范点”)工作自今年7月启动。在推进过程中,番禺区司法局大龙司法所组织召开专项会议,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并就示范点选址、场地使用和改造、后续运营管理等问题,充分听取大龙街道办事处、新水坑村及该村“百千万工程”结对单位意见建议,力求将示范点建设办成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

法治建设与全民阅读融合

据悉,新水坑示范点充分利用新水坑村原文化活动室条件和资源进行升级打造,划分为总览区、阅读区和宣讲互动区,将法治建设与全民阅读进行高度融合,营造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

总览区正中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法治“金句”和可循环播放法治故事的LED屏。阅读区以有声阅读互动区域为背景,洋溢着浓郁的法治书香。宣讲互动区别出心裁地配置了互动体感翻书设备,方便群众轻松翻阅相关法治内容。

目前,该示范点已有各类书籍8000册,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有助于村民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能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和素养。预计近期将增加法律书籍200册。

以阵地优势提升普法实效

“这个新阵地,为今后定期举办法律讲座、普法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有利于提升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从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新水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陈芷华介绍,乡村调解员日常主要处理分红股份继承和家庭矛盾等问题,过程中往往会充当“宣传员”的角色,这需要秉持德法相符的理念,通过以德服人的方式进行法律知识宣讲,以让村民更容易接受。

“乡村振兴,既要法治先行,也要道德护航。”大龙司法所负责人文湛博表示,“德法同治”的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模式,在解决乡村矛盾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道德的柔性约束和法律的刚性制裁相结合,使得村民在解决问题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家庭矛盾、土地纠纷还是邻里冲突,都能在“德法同治”的框架下得到妥善解决。

文湛博认为,“德法同治”符合现代乡村治理的多元化需求,有利于实现治理方式的创新和优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他表示,作为全区三个示范点之一,大龙司法所将着力提高新水坑示范点的实用性,形成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并推广到其他村居,把这个场室真正建设成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法治文化融合学习宣传基地。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