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章宁旦 通讯员 谢栩芳
普法内容出色、教育形式出新、教育效果出彩。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新举措,不断增强青少年学法积极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在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中的前哨作用,为未成年人扣好成长路上第一颗“法治纽扣”。
搭平台 力求普法内容“出色”
白云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致力于构建融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全链条育人普法平台,2024年在黄石街打造了全省首个依托社区全民发展活动中心建立的综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据介绍,该基地占地超3600平方米,通过学法朗读亭、“普法小剧场”放映室、“悦读粤懂法”图书馆等特色阵地,结合“护苗说直播间”线上普法品牌,有效统筹政府、学校、家庭、行业专家等多方法治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平台,以“全主体普法”激发各方活力,打造立体式普法格局,实行分层式普法方式,打破单一法治宣传功能的定位和元素,创新融合式普法模式。
聚合力 推动教育形式“出新”
为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白云区通过压实责任、整合资源等方式,形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合力。
一方面,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由区司法局牵头印发《2024年白云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将各单位普法教育责任、分工、措施要求纳入工作要求,加强全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培育推广优秀普法典型。举办全区3.7万余名法治副校长及区教育系统教师专项培训会,围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专题分享。组织开展全区200余名法治副校长制作“未成年人法治宣讲课件”活动,从公安、检察官、法官、司法行政干部中评选4份优秀“规范宣讲课件”,面向全区665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等送法进校园活动,覆盖全区20余万名学生,强化青少年犯罪预防、自护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此外,创新试点法治导师团。从三元里街社区法律顾问、法治副校长以及辖内律所的热心公益律师中试点选优组建“未成年人”法治导师团,精心设计一系列顺应当下潮流的普法小游戏,如根据爆火的网游“拆乌龟”游戏规则改编的“普法对对碰”等,让未成年人沉浸式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寓“法”于乐、融“法”于趣、化“法”于心,有效增强法治教育实质效果。
建机制 确保教育效果“出彩”
“我们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普法力量等方式,以服务保障法治教育效果。”白云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一是推行校地合作机制。如龙归司法所主动加强“校地合作”,将法治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体系,利用龙归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云青学舍,建立龙归街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在红色课堂中深刻了解国情民情、本土文化,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二是加强校园普法专业力量。探索“一校一法律顾问”机制,积极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落细落实,在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的工作模式下,关注学龄前法治教育,探索幼儿园、中小学“一校一法律顾问”运行机制,制定印发《白云区学校法治副校长履职绩效评估办法(试行)》《广州市白云区学校法治副校长履职评估考评细则》《广州市白云区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清单》等文件,全面加强司法行政干部担任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工作,选荐48名司法行政干部纳入广州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名录库。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