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君 通讯员 陈坤意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吸引了近200家企业、2万余名外来劳动者落地创业,劳资纠纷逐渐成为较突出的社会矛盾。今年以来,太平镇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整合部门力量,探索“全流程跟踪、一站式调处”模式,共登记受理并调处化解劳资纠纷306件,化解成功率100%,涉案金额超600万元。
“在以往实践中,因为登记受理和调查处理不是同一个人,且处理过程中也可能更换调处人员,这难免导致当事人‘不知谁处理’的情况。”太平镇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该镇把党群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设在综治中心作为常驻部门,通过网格员排查、窗口登记、部门转办、上级交办等方式受理劳资纠纷,并实行“谁登记受理、谁负责到底”模式,每宗纠纷明确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跟踪落实,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一条龙”服务,避免出现企业或劳动者“找不着人”“不知道找谁”的情况。
劳动者明某某刚与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在前往公司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于是向公司申请工伤赔偿。公司认为与明某的劳动合同才签订,社保还未生效,事故又是双方同等责任,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不应由公司赔付。
针对双方矛盾焦点,太平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邀请区劳动监察大队、镇政府法律顾问等参与调解,经多方合力调处、释法明理,最后双方就工伤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由公司支付明某某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据了解,为提高劳动争议调解实效,太平镇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统筹处理全镇劳动争议调处工作,与区司法局、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案件处理程序合法、结果合理、当事人双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太平镇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在工伤案件处理过程中,由于申请工伤保险时间长,存在不确定性,且劳动者对企业的不信任或急于拿到赔偿的心理,以往经常出现“堵门口”阻挠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对此,太平镇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司法确认、商会兜底、企业保证等多种方式方案选择,确保协议得到有效全面履行。
针对不能立即履行的案件,则由工作人员定期跟踪履行情况,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企业和劳动者,仔细询问协议履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掌握案件后续发展动态,及时介入处理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当事人提供暖心服务。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