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君 通讯员 毛定宇 张惠娟
近年来,广东省清远市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以智赋能、融慧贯通、多元共治”的“智慧检察+综治中心”新路径,助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今年5月,佛冈县人民检察院12309便民服务站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先进典型。
坚持“以智赋能”促矛盾抓早减源
近年来,清远市检察机关聚焦群众法律咨询需求,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基础上,创建12309服务智能体,上线检察机关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在综治中心张贴二维码,供来访群众扫码使用。智能体根据群众输入的咨询事项,利用生成式AI技术,指引群众按要求准备材料、按程序向有关部门表达诉求,尽可能帮助群众“最多跑一次”。目前,12309服务智能体已累计服务群众2873人次。
潘某与他人发生碰撞后倒地受伤,他认为应追究对方刑事责任,前往阳城镇综治中心反映诉求。该中心通过网上视频接访,与阳山县人民检察院连线。检察官通过释法说理,促成潘某与对方达成调解协议。
近年来,清远市检察机关持续对12309检察服务中心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全面推动12309检察服务中心“线上”进驻综治中心,在40个综治中心建立检察服务工作站、联络点,与全市78个综治中心实现实时远程视频连线就地解决纠纷,取得成效。同时,开发智慧接访系统,导入来访群众信访诉求、争议焦点等,捕抓信访风险“弱信号”,并依托“一综治中心+一检察官”“基层检察联络官”机制,通报信访集中地区的相关职能部门、综治中心,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深化“融慧贯通”提升治理效能
在办理韦某某申诉案过程中,连山县人民检察院针对韦某某关于该案“同案不同判”意见,运用“小包公·法律AI”类案检索、实证分析等大数据平台,对申诉人提交的外省判例案件和本省同类案件均作出类案分析报告,让申诉人全面了解证据规则、判决依据,消除其多年疑惑,促使申诉人息诉服判。
近年来,清远市检察机关基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将控告申诉办案流程进行拆解并设计智能体,辅以类案检索、实证分析等大数据平台,解构信访案件材料,智能推送相关法条、司法观点,辅助检察官办案,并联动综治中心,开展检察听证620件,解开群众“法结”“心结”。
同时,清远市检察机关下沉镇(街)开展司法救助、未成年人帮教工作,获取相关数据构建司法救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挖掘司法救助线索200余条,为受案件影响陷入困境的157名案件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56.8万元。打造集法治教育、跟踪帮教、监督举报、综合保护于一体的线上一站式未成年人服务平台;创建“智慧社工”智能体实现24小时虚拟陪伴,帮教未成年人155人次。
连南县人民检察院针对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存在监管漏洞、群众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建构二次供水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模型,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单位开展工作,改善水质,惠及1.2万余名居民。
据悉,清远市检察机关依托“网格+检察”“粤平安+检察”“网格员+信息员+检察员”机制,推进与综治中心网络互联互通,聚焦群众在综治中心普遍反映的问题,采集数据信息2亿余条,建立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414个,利用无人机与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开展各类检察监督专项,排查线索4万余条、成案1万余件,督促相关部门履行治理主导职责。
聚焦“多元共治”释放协同力量
在清城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石角镇某地违法堆放垃圾行政公益诉讼案中,涉案地点地处偏远,垃圾乱堆乱放扰民已久。在收到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后,检察官与志愿者一同开展现场勘验,确定公益受损事实,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相关部门清理违规堆放垃圾112吨。
近年来,清远市检察机关打造履职云平台,协同社会力量联防联治。以“公益诉讼随手拍”小程序和“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为载体,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1226名社会人士,提供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公益损害问题线索,推动职能部门整改公益受损问题46个。
同时,清远市检察机关推行数智化调研,联动行政机关系统治理。聚焦办案中发现引发类案发生的深层次问题,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处理、分析海量案件数据优势,辅助检察官预测趋势、识别成因,撰写调研报告,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9份,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并抄送综治中心,推动“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