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广州莲麻村以红色法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2024-11-26 09:34:1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章宁旦 通讯员 段志钦 蒋光丽 欧阳黎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打造“红色+阵地”“红色+法治”“红色+品牌”三大模式,推动红色法治文化成果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不断擦亮红色历史底蕴,把红色基因融于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红色+阵地”筑牢法治教育之基

据吕田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莲麻村曾是东江纵队从化大队的活动基地,从化大队当时就驻扎在“光裕第”,活跃于从北,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015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莲麻村全力修缮村内最古老、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光裕第”客家围屋,打造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建设全省首个以党章宣传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展馆——党章学堂。根植红色历史底蕴,渐悟朴素法治原理。莲麻村依托“黄沙坑革命旧址”“党章学堂”“穗北红色户外课堂”等红色文化载体,开设法治讲堂,每月邀请驻村法律顾问、法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发红色法治精品课程,将红色资源与法治元素有机结合,全方位打造红色法治文化阵地。

吕田镇是广州市北部唯一的革命老区镇,莲麻村人一直传承着革命先烈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革命基因。在从化区委政法委的统一领导下,莲麻村积极贯彻落实广东省“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部署精神,在全区率先建设村一级“综治微法庭”,组建“微法庭三人小组”,设置移动“信访说理厅”,把“群众上访”转变为“主动下访”,将矛盾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转变,最大限度地把村内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红色+法治”铸就乡村治理之魂

莲麻村充分汲取红色革命岁月中积淀的法治传统,秉承“民主法治”的治村理念,创建“红色+法治”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红色法治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

据介绍,莲麻村坚持用“红色”思想指引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总支部书记头雁功能,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建引领、依法治村的组织机构,设立民主法治大厅,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进一步融合。同时,结合村情村务,该村逐步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自治章程等10余项规章制度,健全各类工作簿册,确保全村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案可查。

立足红色阵地、支部堡垒,莲麻村党总支部建立村、社两级的法治宣传队,以支部带党员、让党员带群众,不断提升全村法治宣传教育知晓率和普及率。通过建设莲麻大书房,购入相关法治书籍,举办书香进莲麻活动,带动村民崇文尚学、自主学法。利用村委法治宣传栏、LED显示屏、“仁里集”App、村微信群等平台不定期发布法律法规、热点案例,实现多平台、全方位普法。此外,莲麻村加强“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由专业律师挂点联系,每月至少1天到村实地为村民解答法律问题、调解村民矛盾。

“红色+品牌”点亮产业振兴之光

红色是莲麻村最鲜明的底色。该村持续将红色法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乡村振兴教育等纳入“莲麻小镇”研学路线建设,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党日、红色专题党课等研学活动,不断壮大红色文旅产业。

2023年,“莲麻小镇”共接待红色研学团体1297批次,累计接待49974人次,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45万元。该村坚持“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深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资源,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借力红色研学客流,莲麻村还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旅游的特色消费需求,聚力发展酒坊、民宿、农家乐和豆腐作坊等特色产业,精准解锁“二次消费点”,推动乡村消费扩容升级;同时,莲麻村委积极对接外界教育文化单位,充分利用高校、传媒企业等文创资源,结合莲麻小镇Logo和吉祥物,联合广州邮政局从化分局打造莲麻主题邮局,推出“莲麻明信片”“莲麻邮票”等特色文创产品,利用流溪古法造纸工艺,打造“莲麻流溪古纸研学堂”,有序构建带有莲麻印记、彰显红色底蕴的品牌体系。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