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章宁旦 通讯员 陈国荣
首创“立法有我·引导中小学生参与立法”系列普法活动,打造精品栏目《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创新推出执法直播系列节目《谁执法谁普法》……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极大提升了群众学法用法的热情。
据广州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以“六法融合”理念,统筹协调全市普法资源,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促进普法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涉外法治融合发展,深化“大法治+大宣传”工作格局,实现全链条、全领域、全时空普法,生动讲述广州法治故事,为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深度融合普法资源
为推进普法责任制制度建设,多年来,广州市不断深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探索与实践,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广州市新媒体普法工作的意见》《关于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广州高质量发展 推动法治宣传工作出新出彩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推动市直各单位实现力量融合、资源共享,在全市构建起“大法治+大宣传”的工作格局,促进普法工作质效的有力提升。
此外,广州建立了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推动全市各级各单位对照工作职责,根据每年度工作安排和群众法治需求,制定相应普法责任清单。同时,优化绩效考评体系,将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列入法治广州建设考评,真正将普法“软任务”转化为“硬指标”。
深度融合法治实践
据介绍,广州推动从服务立法向参与普法内容延伸,努力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全过程。
2023年,广州首创“立法有我·引导中小学生参与立法”系列普法活动,并获评2023年度全省“谁执法谁普法”十大创新创先项目。倾心打造精品栏目《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以鲜活的案例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的生动实践。
2018年以来,广州建立全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制度,开展创新创先项目评选活动,推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全过程中主动普法、实时普法。创新推出执法直播系列节目《谁执法谁普法》,让执法现场成为普法主场,目前已累计直播37场,观众约215.53万人次。作为特色普法品牌,广东省、广州市推广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的做法被司法部列入《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进行推广。
同时,广州坚持把普法工作覆盖到司法审判、检察办案全过程,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等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
此外,广州发动广大律师、人民调解员、普法讲师团成员、普法志愿者在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过程中实时开展以案释法,先后推出微视频《铿锵法庭》、微短剧《案战》等多个普法作品。组建官方打造的市级新媒体普法团队——广州“云普法”团队,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民法典网络直播共168场,总观看人数约 176万人次。
广州还不断加强对在穗港澳台企业、居民以及外国人的法治宣传,先后编印、制定《外国人在粤法律法规指南》《关于开展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方案》《外国人在穗指南》《中国企业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指南》《来穗法通宝》等。
深度融合方式方法
为不断丰富普法工作的方式方法,广州全面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印发《关于建立以案释法、以案普法长效机制的意见》。加强典型案例发布,推动全市各级普法责任单位加强典型案例的编辑、整理和法律解读,以鲜活案例向公众释理说法。“八五”普法以来,全市共有29个普法案例获司法部案例库采用。
此外,广州坚持以互联网思维深耕智慧普法、精准普法,整合资源力量,做大做强“广州普法”新媒体平台,“广州普法”品牌在全国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全省乃至全国新媒体普法提供了“广州经验”。通过举办融媒体普法体验活动、红色法治文化研学之旅、普法创新创先项目大赛等方式,推动普法工作更加接地气、有生气。
近年来,广州普法工作持续取得显著成效,在历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量化评估中名列前茅;广州新媒体普法获得中央政法委通报表扬;“广州普法”抖音号被中央网信办评为“优秀网评账号”,“广州普法”(短视频)获评中国创新型政法新媒体;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获评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天河区入选首批“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区”申报名单;全市入选广东省“谁执法谁普法”十大创新创先项目3个、优秀普法项目22个,市司法局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创新创先项目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