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韶关市桂头法庭获评“1+6+N”工作体系建设先进典型

2024-07-17 10:09:2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章宁旦 通讯员 罗斌衡 李雄财 张娴

日前,广东省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综治中心+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综合网格、“粤平安”云平台+ 其他综治力量)建设现场会召开,现场通报表扬了2023年度全省 “1+6+N”工作体系先进典型46个。其中,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桂头法庭榜上有名。

据了解,过去一年来,桂头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抓前端、治未病”工作理念,不断深化“以小促大”工作法(该工作法2022年入选最高法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积极参与“1+6+N”工作体系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乳源、法治乳源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方面,桂头法庭紧紧依靠当地党委领导,入驻辖区综治中心,通过指导人民调解、提供诉讼服务,推动多部门、多主体联合接访、联合调处,充分运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支持综治中心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办理”。另一方面,依托“庭所共建”实施方案、“五联”共治试点方案、“林长+法院院长”协助机制,定期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等基层治理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梳理辖区矛盾线索,制定联调方案,为各联动部门化解矛盾提供法律意见,形成共享信息、联手宣传、联合保障新格局。

同时,桂头法庭依据“法院+工会”“法院+物业”“法院+金融”等联动机制,发动企事业单位支持综治中心、综合网格建设,充分发挥行业自我管理优势,形成专业力量引领下的新时代群防共治模式。依法高效化解金融纠纷,为辖区涉诉较多的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控和规范用工建议。2023年,桂头法庭委派、指导行业组织调解64件。

为盘活壮大基层解纷力量,桂头法庭建立特邀调解员“村村通”工作机制,成立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调解员组成的诉前调解团队,通过整合盘活村社干部、人民调解员、乡贤等力量,将综合网格队伍建设与法院指导委派调解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途径解决纠纷,建成“多调少判、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2023年,桂头法庭在辖区四个乡镇共计聘请68名特邀调解员,委派、受理诉前调解案件207件,办理司法确认54件,实现收案数首次下降。

桂头法庭还建立覆盖辖区各镇的网上巡回法庭和覆盖各村的“和美瑶城”法官联络站,以及覆盖辖区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巡回法庭,以法庭为中心、乡镇为平台、村组织为支点,构建阵地前移、多方联动、实质解纷的基层治理新平台。法庭设立每周“固定下乡日”,定时走访探查可能成讼的矛盾纠纷,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综合化解工作。对诉前调解不成的案件,畅通流程衔接,指导至网上巡回法庭,及时转入立案程序,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3年,桂头法庭建成涵盖43个“和美瑶城”法官联络站、3个网上巡回法庭和1个旅游巡回法庭法官工作室,共下乡走访262次,排查化解纠纷63件。

此外,桂头法庭充分利用审判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提高辖区村民法律意识,夯实调解基础。

为了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桂头法庭一方面加强智慧法庭建设,推行集约化办案服务,推广应用广东诉讼服务网、“粤公正”小程序、“律师服务平台”等办案平台,大力开展网上立案、调解、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工作,全面推进电子送达,提高电子签章、网上立案、微信交纳诉讼费等一系列互联网司法服务平台使用率,落实在线诉讼、在线调解,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结合辖区实际建立民族特色调审机制,归口办理涉少数民族案件,邀请当地瑶族同胞、乡贤参与调审,将瑶族或具有瑶族聚居镇生活经历的办案人员纳入涉瑶案件“支援力量”,充分发挥双语优势,避免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审理偏差,为瑶族同胞提供有效的司法服务。

同时,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设立乳阳林场、天井山林场生态巡回法庭,探索环境资源“三合一”审理模式,加强与生态环境治理部门的沟通协作,综合运用裁判、执行、司法建议、普法宣教等手段,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服务绿美乳源建设。

桂头法庭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1+6+N”工作体系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为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