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重庆一市民在过户电话号码时,被当地运营商以该号码是靓号为由,要求签订一份使用20年的协议,同时,每月还要保证289元最低消费以及预存6000元话费。该市民质疑这种做法属于强制消费,当地运营商工作人员表示靓号过户的规则并无问题。
在现实中,不少人觉得靓号能够图个吉利、讨个彩头,这就赋予了靓号一定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和稀缺性。因此,运营商在提供靓号服务时,如设置最低消费要求、协议期限等,是出于对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营管理的需要,但必须遵循公开、透明、合法原则,绝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侵害用户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靓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认知,目前并无明确的法律界定。不过面对实践中出现的种种争议,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如何定义靓号、如何管理靓号、靓号如何交易等问题进行细化规定,从而有效规范市场运行。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相应的举报监督机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养成科学合理的价值导向和消费习惯,理性看待靓号。 (梁璐)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