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法律制度”国际会议成功举行

2025-04-01 15:34:11 来源: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楠特

3月27日至28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共同主办的“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法律制度”国际会议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意大利等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文物局、中国香港古物与古迹办事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5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强世功在开幕式致辞时强调了东亚地区对人类文明发挥的重要性,指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封闭课题,而是开放的共同责任,提出通过搭建跨国界、跨学科的合作平台,强化法律保护意识,为文化遗产领域法律保护的跨国协作机制提供实践路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兼主任夏泽翰教授指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诸多挑战,而本次会议能够提供新的思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教授认为本次会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有益的交流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主任邵甬教授分享了世界遗产保护培训与研究的丰富经验。

据介绍,世界遗产委员会2022年发布的新版《世界遗产背景下的遗产影响评估指南和工具包》强调,开展遗产影响评估有助于保护和推动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遗产影响评估领域已经开展了较为丰富的实践,并在法律领域开展了初步探索。我国大陆地区的遗产评估主要围绕文物影响评估开展,2007年在国国家文物局规范性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文物影响评估的概念,2014年将文物影响评估列入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相关建设项目行政许可的要件。2024年我国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为开展文物影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一些省市也在法规政策文件中确立了遗产影响评估制度,或出台了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规范、要求或指南。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域外文化遗产影响评估的法制经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的实践探索”“文化遗产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构建的关键问题”三大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各自国家开展的遗产影响评估实践,并就本国遗产影响评估制度化的有益经验进行了探讨。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王云霞在作总结发言时指出,作为一种预防性措施,遗产影响评估标准应当贯穿整个遗产保护过程,纳入更加广泛的价值考量,提高公众认识,保障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参与,并平衡各类主体的利益。遗产影响评估涉及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法律、规划和管理机构,应当加强遗产影响评估与现有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划的衔接。

与会者一致认为,遗产影响评估是遗产保护管理的重要工具,推动遗产影响评估制度纳入国家法律框架具有现实必要性。然而,鉴于文化遗产形态和价值的复杂性,构建遗产影响评估法律制度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此外,各国文化背景、法律和管理体系和遗产保护实践情况有较大差异,有关法律制度的构建需要依据本国情况,寻求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