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涛 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切实把检察管理从简单的数据管理转向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上来,是加快推进检察管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重要保障。答好加强“三个管理”新课题,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深刻认识“三个管理”的重要意义
注重“三个管理”是检察管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检察管理就是检察机关为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对检察机关办案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加强“三个管理”要注重统筹“管案”与“管人”,既管好办案活动,又管好办案的人。“三个管理”是科学管理方法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和创新,为检察工作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注重“三个管理”是新时代检察履职的必然要求。目前,90%的办案量在基层检察机关,而基层检察机关往往没有专门的案件管理部门,在面对“海量”案件管理工作时难免应接不暇。虽然已不再执行检察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再对各地业务数据进行排名通报,但并不是不要数据,而是要在保证数据真实、客观、准确的基础上,把宏观案件质效分析与微观案件质量评查有机结合起来,对业务数据进行全面精准的分析研判,对履职办案的质效、规律、趋势有一个整体把握,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提供科学的管理决策依据。因此,要坚持严格依法、实事求是、遵循规律,把检察管理从简单的数据管理转向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上来。
注重“三个管理”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重要举措。一个案件的办理要真正实现“高质效”,“办好”是基础,“管好”是保障。实践中,不同的检察官对同一问题、同一事实的分析判断可能存在差异。如果检察机关内部没有科学的管理,全靠检察官自律约束,就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检察工作和高质效的办案活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难在“每一个”,这不仅是因为“办理难”,也包括“管理难”。
二、准确把握“三个管理”的核心要义
“三个管理”的核心要义是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三个管理”既各有侧重,又交叉融合,是一个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业务管理的重点是态势管控。主要任务是抓实业务运行中的理念引领、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等管理决策,方法是对业务数据进行深化运用和分析研判。业务研判要聚焦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加强对检察业务、检察工作的特点、规律、趋势等的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业务指导,服务科学决策,保障司法责任制的全面准确落实。业务管理要着眼全局,增强系统观念,树立“大管理”意识,杜绝“唯指标论”“唯数据论”的机械评价方式,健全完善业务指导、管控、评价、制约监督体系,加快推进业务管理理念、体系、机制、能力现代化,充分释放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整体效能,支撑和保障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案件管理的重点是过程管控。主要任务是对案件进行流程、实体等全方位管理,包括办案组织设置、办案职权划分、办案监督管理等,抓手是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方法是明晰权责、加强办案全过程管控和全流程监督。流程管理要加强对案件受理、流转、办理、结案等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确保案件在法定期限内高效办结,防止“积案”“挂案”。实体管理要以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为主线,明确各办案主体法定职责,强化对检察履职办案各环节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形成“确权—控权—明责—追责”司法管理闭环。
质量管理的重点是结果管控。主要任务是对个案质量进行管理把控,抓手是案件质量检查评查、反向审视和司法责任奖惩追究,目的是实现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要将具体案件看作是承载着司法公正的“检察产品”,健全完善“质量标准”和“质检程序”,通过目标设定、源头管理、检查评查、纠正改进等方式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促进检察办案在程序上更加规范、在效率上更加及时、在结果上更加精准、在效果上更加优良,不断提升检察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三、一体落实“三个管理”的机制措施
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关键是以制度机制保障落实。要推动建立业务部门、案管部门、检务督察部门、政工部门分工明确、衔接有力的“三个管理”责任落实机制,促使各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抓实业务质效定期分析机制。一方面,要纵向分析,在检察业务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倾向性、异常性、典型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强化业务指导。另一方面,要横向比较,将检察数据同公安、法院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进行比较,紧扣中心工作、新型案件、地区特点、短板弱项等进行跨度更长、领域更宽的专题分析,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抓实案件会商研判机制。充分发挥检委会、检察官联席会议作用,对复杂疑难案件等开展个案讨论、类案研商、集体决策,以商防错、以商纠偏、以商提质,确保检察权公正高效运行。
抓实案件全流程管控机制。加强业务数据日常监管和核查,落实检察官填录主体责任,督促规范、准确填录案件信息。深入推进繁简分流机制,探索实行轻罪案件以速裁程序提起公诉,探索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做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办案质效。
抓实案件质量检查评查机制。办案部门要对案件进行全流程质量管理,探索建立办案人员自查、办案部门核查的案件质量检查工作机制。案管部门要加强案件质量评查,紧盯捕后不诉、撤回起诉、判决无罪、免予刑事处罚等重点案件,通过提级评查、交叉评查和专项抽查等方式“评优晾差”。
抓实反向审视机制。建立“评查—通报—反向审视—讲评—管控”流程,从评查结果出发,综合审视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抓实数字检察赋能机制。依托大数据助力管理规范化、精确化、现代化,推动“数智画像”模型深度应用,进一步提升员额检察官办案质效综合评价水平。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