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加强法官政治能力建设

2025-01-13 09:50:17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李后龙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强调干部的能力不是单纯讲业务能力,而是着眼于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同时,政治能力也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多层互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多维一体的有机体系。

法官政治能力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结合司法实践看,应当包括几项最为核心的内容:一是识别和防范风险能力,要求法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敏于发现案件背后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二是把握全局和政策能力,要求法官在坚持法治思维和尊重司法规律的基础上,善于以全局思维考量个案处理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指导法律精准适用;三是利益衡平能力,要求法官正确解读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寻求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四是法理情融合能力,要求法官将法律的专业判断与客观规律、道理以及人民群众公认的“情”有机结合起来,使司法裁判“文本法”的适用符合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五是群众工作能力,要求法官站稳群众立场,运用群众语言,牢记感受公平正义的主体只能是人民群众,从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妥善处理每一个具体案件;六是舆论引导能力,要求法官强化互联网思维,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讲好法治故事,同时防止因案件审理不当、回应不当或宣传不当产生负面影响。

法官如果缺乏过硬的政治能力,没有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如机械司法、就案办案,缺乏大局观,对案件涉及的政策文件了解不够、应用不善,没有自觉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融入司法审判,或裁判时未充分考虑社会导向,就会导致处理结果背离群众需求和期待。因此,应当从内驱机制、保障机制、约束机制三个维度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促推法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进一步跟上、适应、引领审判工作现代化,扛起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

深化内驱机制,让法官自觉“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法官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系统观念,全面提高识别和防范风险能力、把握全局和政策能力、利益衡平能力、法理情融合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舆论引导能力,敏于发现和把握个案中的政治性因素,善于应对和处理案件背后的风险隐患,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要综合考量政策、法律、道德、情理、民意以及涉诉矛盾纠纷的背景、成因、特点、当事人情况等多种因素,积极运用政策考量、漏洞补充、法律拟制等手段,通过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合理解释法律规定、灵活采取法律措施等,在依法裁判的基础上衡平利益冲突,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要优化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既义正词严讲清“法理”,又循循善诱讲明“事理”、感同身受讲透“情理”,力求“法结”“心结”同解,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要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调查、现场勘验,重视公开宣判和裁判文书直接送达,做好一审、二审及再审裁判后的服判息诉工作,引导当事人理解和接受裁判,从源头减少上诉、申诉、信访。要慎重选择重大案件的立案、开庭、宣判、执行时机,同步做好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等工作,加强重点工作、特色亮点、典型案例、先进人物的宣传,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优化保障机制,让法官能够“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增强“从政治上看”的意识,强化“从法治上办”的本领。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开展分层次全覆盖的教育培训,兼顾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务,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增进法官对国情、省情、市情、区情的把握,培育多角度认识、分析和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提高政治历练实效,统筹推进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的人员交流,选派优秀年轻干警挂职锻炼,落实初任法官导师制和法官助理分阶培养机制,加强多岗位锻炼、跨领域培养,不断提升应对复杂情况、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加大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庭审、优秀案例的发掘和培育力度,将其作为法官遴选、晋职晋级的重要标准;通过庭审观摩、法官述职、办案故事分享等形式,总结推广办案经验,促使法官学会从司法审判各项工作中把握政治因素、落实政治要求、防范政治风险。

强化约束机制,让法官必须“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压实院庭长监管责任,落实案件阅核制,围绕法理情是否融合、“三个效果”是否统一等,加强对重大案件的全程跟踪、重点监管、严格审核,指导独任法官、合议庭提升审判能力、把准裁判规则、发现潜在风险、妥善处理矛盾。压实业务指导责任,上级法院发现下级法院办理的相关案件属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要纳入监督指导范围,及时跟进督办;健全落实发回、改判、指令再审等重点案件的信息通报、跟踪督办、异议反馈等机制,常态化开展发改案件讲评,统一裁判标准,实现同案同判。压实政治监督责任,开展审务督察、案件评查、司法巡查,要将法官是否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定期评查、通报“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正反面典型案例,对因法官政治能力不足造成的发改案件建立问题清单并督促整改,力求达到“纠正一件、示范一片”的效果。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