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
近期,杭州陆续在灵隐公交站、河坊街、杭州东站、湖滨商圈等地推出行李寄存服务。未来,杭州将打造“寄存+动态多场景托运”服务,在全市形成行李服务网络,让行李跟着人走,引发舆论关注。(7月8日浙江在线)
外出游玩,如何安顿好随身行李,让人头疼不已。若是让其在机场、车站“原地等待”,难免需要再折返一趟;若是让其“先行一步”,将其送到酒店,又不免要耽误后面的行程;而带着行李前往景区,且不说当地是否有寄存处、能寄存多久,单是想着行李“一路同行”,就会消磨不少人的出行热情。笔者就曾经历过旅行期间行李箱无处寄存,只能拖着箱子走的无奈。从个人角度看,尽管当地风光秀美宜人,但行李寄存无门,也真的很难让人“再爱”。
行李作为游客出行的必备物品,若能缓解其给游客带来的出行烦恼,必将给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加分。此前,已有不少地方在热门景点、打卡地设置了行李箱寄存点,还将这一做法写进了文旅服务的内容清单。以广州为例,在北京路步行街、体育西等商业圈,游客都可通过在App上搜索,找到共享寄存设备自助寄存。如今,杭州提出的“寄存+动态多场景托运”模式,除了在静态寄存上做加法,其动态模式的创新,更是直击游客出行“痛点”,既满足了公众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了地方文旅的人情味、人性化。
不过,在“行李跟着人走”赢得公众点赞之余,其在落地环节仍需进一步探索。一方面,如何保证动态服务的流畅性?一旦进入游客高峰期,大量的托运需求必将给服务方带来一定的运输压力。对此,还要进行科学统筹,多向高手“取经”。比如,可参考厦门与顺丰公司推出的“地铁+快递”配送服务。依托快递公司的运输经验与人力,借助地铁低峰运力,强强联手让行李托运更畅通。
另一方面,如何把价格“打下来”?当前,市面上已经有“闪送”“跑腿”等同城送货业务,而其之所以未被大量游客选择,价格较高是一个重要原因。“寄存+动态多场景托运”说到底是地方文旅在服务上的优化与升级,目的是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因此,还要做好成本控制,在定价方面充分考虑游客的可接受区间,莫让其背离服务的本质和初衷。
此外,也要考虑到多场景带来的新挑战。如今,文旅消费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携宠出行为例,宠物与行李一起托运或将在未来成为现实。对此,就需要明晰托运服务的权责划分、开辟宠物等特殊托运通道。同时,也要多向科技借力。比如,在托运程序中接入监控系统,让游客拥有“千里眼”,掌握托运行李实时情况,缓解“分头走”的后顾之忧。
必须认识到,动态托运行李,考验着管理功底。一旦出现“事故”,对于游客来说都是糟心事,不仅影响其后续行程,也有损当地在游客心中的形象。要让游客放心“解放双手”,还需把好细节关,把好事办实。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