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有的基层干部为完成数字化政务服务、线上学习等任务,花钱购买第三方服务,完成政务服务小程序用户注册量、账户活跃度、文章转评赞、学习时长等指标。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用户注册量、账户活跃度、文章阅读量等可量化的指标上,而忽略了这些数字背后的真实需求。这种“唯数字论”的考核方式,不仅让基层干部背负沉重负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形式主义。这种虚假繁荣,既浪费公共资源,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因此,必须正视并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摒弃“唯数字论”的错误导向,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考核体系。其次,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和支持,在推进数字政务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避免层层加码、不切实际的任务安排;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此外,加强监管和问责力度,对那些在数字政务服务中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和纠正;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的人员进行严肃追责。总之,既要看到数字政务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其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只有坚持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加大监管力度,才能让数字政务真正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好帮手。 (江竹轩)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