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打击网络谣言 清朗网络空间”主题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4-05-10 16:43:24 来源: -标准+

5月9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在北京召开“打击网络谣言 清朗网络空间”主题座谈会。与会嘉宾围绕近期警方通报的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了网络谣言的传播危害、影响和引导、应对举措,以期助力提高网民辨识网络谣言的素质、能力和净化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的网络环境。

网络谣言往往伴随恶意攻击、诽谤、误导等负面效应,给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严重损害。如何予以有效治理,一直是社会各方高度关注的话题。公安部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持续加大全链条、全平台、全领域打击力度。中央网信办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也全面覆盖网上重点领域环节,着力研究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新风险,重点开展10项整治任务。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主编王丹娜认为,从网络谣言产生的角度看,网络和信息技术发挥了助推作用,特别是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网民集体宣泄的平台,导致图文、音视频形式的网络谣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引发“蝴蝶效应”。从网络谣言传播的角度看,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乌合之众”心理和网民心里焦虑、道德恐慌等心态,都会助推网络谣言传播。从网络谣言的应对层面看,政府和监管机构要把握谣言应对的时效,网络平台要运用新技术手段加强行业自律,网民也要不断提高谣言辨别素养和能力。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宋伟表示,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出现,降低了造谣的门槛和成本,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海量训练样本、高算力、强算法的加持下,互联网上生成的一些信息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非法利用,就会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而传播渠道和造谣方式的多样化也增加了管控治理的难度,这就需要构建谣言甄别舆情监管大模型平台,从而让谣言止于人工智能新技术的采用,止于“智能+智者”,止于真相的出现。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民警刘绍锋结合最近办理的一起“释正恩接过少林衣钵”网络谣言案,介绍了公安机关打击整治网络谣言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24小时不间断的网络谣言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涉及登封地区的网络谣言。二是强化法律宣传,通过官方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普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三是严格执法,对查实的网络谣言制造者、传播者依法予以严惩,形成对网络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四是加强部门协同,与通信管理、网络安全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网络谣言。

其他与会专家也一致认为,从近年来警方公布的典型谣言案例看,网络谣言的传播和泛滥不仅会破坏公众对信息的信任,也会影响社会秩序和个人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平台的谣言传播速度快,极易影响大众情绪和判断,还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恐慌。因此,抵制网络谣言,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为广大网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政府、媒体、教育机构和公众等各方协同合作,通过不断努力和持续创新,有效降低网络谣言的危害,共同构建风清气正、和谐清朗的网络家园。

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