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消除“时差”,文化服务更可及

2024-04-12 11:24:13 来源:广州日报 -标准+

付迎红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会,想要在工作日去博物馆、图书馆之类的场所充电放松并非易事。由于大部分公共文化场馆的开放时间与工作时间重叠,打工人往往“上班没时间去,下班想去却关门了”,公共服务的体验因此大打折扣。(4月9日《半月谈》)

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上座率”大增。门票拼手速、入口排长队、展厅人挤人,成为不少博物馆的“标配”。与此同时,文化供给不足问题一直存在。无论在哪座城市,博物馆资源都十分紧俏,难解公众文化需求之渴。

要安放这些澎湃不息的热情,多多开门纳客、适时延长公共服务时间,殊为必要。在国外,不少博物馆都有加码“营业时间”的惯例。比如卢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都会在某个固定的日期延长开放时间。这几年,国内不少博物馆也积极效仿,在需求火爆的时段开启了夜游模式,收获了不少正向反馈。

推而广之,着眼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的现实压力,相关改革还要持续推进,以进一步消解供需服务“时差”。在这方面,既要求“加时”保障,在增加供给上下功夫;也需要“加料”添味,循着更加精细、人性化的路径,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