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2022年度法治日报系列评论——北京冬奥会评论

2022-11-21 16:48:02 来源: -标准+

法在冬奥中

凌锋

2022年2月4日晚,当奥运圣火点燃,运动员相聚在五环旗下,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北京。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肆虐,尽管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还面临种种难题,但北京冬奥会还是如期而至。这体现了中国践行守诺的责任担当,也彰显了法治轨道上“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

体育离不开规则,社会运行也是如此,法治就是最大的规则。奥运会筹办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唯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稳妥有序开展筹办工作。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们修订《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推动兴奋剂违法“入刑”、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建立健全涉奥案件纠纷解决机制……无论是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完善反兴奋剂立法,无论是加强环境治理还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筹办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各个环节,都为北京冬奥会筹备贡献了重要力量。可以说,法治的元素渗透到北京冬奥会筹办的方方面面,“法治在冬奥中”。

法治是北京冬奥会筹办的重要保障,“法治冬奥”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自然逻辑和必然成果。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同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进一步来说,北京冬奥会之所以能够申办成功,之所以能够稳妥有序推进各项筹办工作,是因为法治中国建设所创造出的良好社会环境。在这个意义上,北京冬奥会是体育的盛会,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的考验。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冬奥在法中”。

“体育强则中国强”“法治兴则国家兴”,这是中华文化所孕育出的体育观和法治观,也是我们孜孜以求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北京冬奥会带来的不仅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奋斗、超越自我的机会,还有中国与世界人民共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挑战、“一起向未来”的渴望与决心。我们相信,有了法治的护航,我们一定能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我们相信,只要世界各国真正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能同心筑梦,凝心聚力,携手迈向一个和平、更美好的未来。


法治是绿色奥运的底色

凌锋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世界,特别是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的创意,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

绿色元素体现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各方面:采用环保可降解材料、灰水再利用系统等打造的冬奥列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的冬奥会场馆,既满足冬奥会造雪用水需求又不对区域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造雪方案……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绿色奥运使北京冬奥会更具独特魅力。

法治是绿色奥运的底色。以北京市为例,修订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实施了《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同时,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等。正是有了法治的坚强保障,科技才有了赋能的舞台,绿色才有了落地的着力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绿色奥运的意义不仅在于绿色办奥,更重要的是传播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彰显了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实现绿色梦想的无限潜力,这不仅有利于加强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更有利于我们与世界各国一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实现“可持续、向未来”的发展愿景。


知产保护为冬奥添彩

马树娟

在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夕,很多自媒体人都收到了所在平台发送的冬奥会版权保护提醒:用户未经许可不得发布奥运版权内容,如有违反,平台将对相关侵权内容进行屏蔽、下架处理,对违规账号采取相应处罚措施。这是冬奥会筹办举办期间,社会各方推进涉奥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缩影。

奥运会是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会,保护好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也是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要一环。从以往的经验看,每逢举办重大体育赛事,也是很多商家进行推广营销的难得良机。如何把握推广分寸,不触碰法律红线;如何拿捏营销尺度,不逾越法律底线,不仅考验着商家的法治素养,也检验着监管部门、平台等各方的治理智慧。

为切实保护涉冬奥知识产权,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我国就做了大量法治保障工作。从修订《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将保护对象涵盖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奥运会涉及的所有奥林匹克标志,到联合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构建立体化保护格局;从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树立保护涉冬奥知识产权的意识,到全面细致排查,及时制止一些蹭冬奥热度、搭冬奥便车的隐性营销行为;从各大互联网平台建立处理涉冬奥侵权行为的快速反应机制,到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严惩各类侵权违法行为,都体现了我国依法保护涉奥知识产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社会治理等手段,对涉奥知识产权予以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不仅为冬奥盛会的举办营造了良好氛围,也切实增强了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自觉性。相信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举措,一定会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增色添彩。


科技让冰雪运动更纯洁

凌锋

北京冬奥会上的一些“黑科技”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比如,名为“猎豹”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时速高达每小时90公里。它不仅是录制高清影像的记录工具,还是裁判裁决的得力助手。

冰雪运动常具有高速的特征。以速滑为例,运动员速度高达每小时50公里,顶尖运动员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70公里。如此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让一些违规行为很难被一般摄像系统捕获,甚至连运动员自己都感觉不到。

“猎豹”很快就发挥了作用。在2月7日晚举行的短道速滑项目男子1000米决赛中,有的选手被判罚犯规。“猎豹”录制的赛事视频成为裁判的重要依据。“猎豹”系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5年研发的,专门用于冬奥会大道速滑比赛转播,可以毫无压力地实时跟踪运动员位置、清楚地记录比赛画面,在高速状态下做到了“有图有真相”。

竞技体育离不开输赢,但更离不开对规则的尊重与守护。除了确保规则的公平公正外,通过科技手段赋能裁判工作,为比赛存证,同样至关重要。有了科技的助力,就能使赢的人坦坦荡荡、输的人心服口服,让奖牌的含金量更高,让冰雪运动更纯洁。这既体现了我们的科技实力,更彰显了北京冬奥会的公平与公正。


节俭办赛冬奥同样精彩

林楠特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冬奥会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表示,北京冬奥会最大特色在于努力实现精彩办赛和节俭办赛有机统一。

从整体规划、场馆建设到设备利用、物流餐饮等服务保障,“节俭”理念贯穿了北京冬奥会办赛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每项细节中:“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国家体育馆化身“冰之帆”、首钢工业园变废为宝,建起冬奥会滑雪大跳台赛场“水晶鞋”;诸多器材设备和物资为租用;餐饮区内“光盘行动,你我同行”“请节约粮食”的提示语随处可见等。

降低奥运会运行成本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出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同样,节俭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要求。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民法典、环境保护法、反食品浪费法等多部法律也均有相关规定。节俭办赛,既是法治社会应有之义,也体现出我国积极践行国际奥委会新规范。

当然,节俭办赛绝不意味着舍弃精彩,降低服务水平,而是少花钱、多半事、办好事,将“好钢用在刀刃上”;积极创新、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据北京冬奥组委有关人士公开表示,无论是冰上还是雪上项目的竞赛场地,都得到了运动员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认可。多位外国运动员通过社交平台表达了对北京冬奥会住宿餐饮等服务的赞赏。

节俭是我们每个人应当继承和弘扬的“传家宝”。北京冬奥会节俭办赛,不仅让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奥运精神高度融合,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俭和智慧,使冬奥同样精彩。


树立可持续发展新典范

杨三喜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2008年的临时场馆“曲棍球场”被建设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对工业遗存设施进行再利用建成首钢滑雪大跳台,使过去的重污染基地成为冬奥基地……北京冬奥会在场馆建设、赛事运营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最大程度使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遗产,实现工业遗存与奥运的完美融合……这些利用与改造,贯彻了节约办奥运的理念,降低了冬奥会运行成本。不仅满足了冬奥期间的赛事需求,而且在赛事结束之后,场馆还将继续发挥作用,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开展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理念的贯彻,源于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2020年,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同步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为北京冬奥会的总体可持续性愿景搭建了框架。  

实际上,有关方面在设计冬奥场馆时,就把场馆的未来利用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对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进行了通盘考虑。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了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的各个环节之中。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环境遗产报告(2022)》显示,北京冬奥会在生态环境、低碳奥运、可持续性管理三个方面形成了重要遗产成果。这种可持续性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更多民众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传播和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引导更多人树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北京冬奥会的一系列实践,是践行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无疑将为未来举办的奥运赛事提供重要经验借鉴。


冬奥知产保护始终在线

常鸿儒

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中国奥运健儿纷纷“火出圈”,冬奥吉祥物“冰墩墩”一经亮相就赢得了网友热捧。不少网友直呼“一墩难求”,要求实现“一户一墩”。

然而,有一些人却打起了发“奥运财”的歪主意:有的商家制作盗版冰墩墩,给电商平台的网店供货;有的网友对冰墩墩进行二次创作,制作表情包,吸引流量;有的意图把奥运冠军名字抢注为商标。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制售盗版冰墩墩的窝点已被查封,二次创作的冰墩墩表情包也已被叫停,一些公司及自然人申请的“谷爱凌”商标流程显示为“被驳回”或“商标无效”。

事实上,在北京冬奥会筹备过程中,我国就对涉冬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计划。在开幕当天,冬奥版权保护快速反应机制就开始全面启动,针对各类与冬奥有关的视听、文字、美术、音乐等作品侵权传播行为,收集有关线索,进行快速处置和精准打击。正是这些未雨绸缪的工作,才使得冬奥知产保护始终在线。

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成果既是奥运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经济的必然要求。保护好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是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要一环。从对吉祥物、奥运冠军等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实践来看,我们实现了对奥运会相关知识产权的全方位、立体化保护。盛会总会闭幕,但知识产权法治建设永不停歇。相信通过北京冬奥会,我国将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冰雪奥运助力非遗传承

王钟的

北京冬奥会是体育盛会,也是一场包罗各类非遗元素的文化盛宴。“雪飞天”首钢滑雪大跳台、“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两大场馆,其造型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会徽、奖牌、火炬、颁奖花束、制服设计,都深刻地融入了非遗元素。

奥林匹克运动谋求把体育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借助北京冬奥会,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方式。我国不但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历来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早在2011年就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9年出台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更被视为一部为冬奥会“量身定制”的地方立法,为推动具有北京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体育精神的推广和非遗传承是殊途同归的,我国不少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滑冰的竞技、表演早在古代已经流行,清代还将“冰嬉”定为“国俗”。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传统体育、游艺纳入全民健身活动。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运用民间非遗技艺创制的纪念品深受欢迎,“冰墩墩”剪纸、面人、刺绣、泥塑等形式各样的非遗创作既宣传了奥林匹克精神,也推广了非遗文化。

在北京冬奥会上,不仅有高水平运动员的巅峰对决,更有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通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传播我国非遗文化,既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非遗保护领域的话语权,更有利于维护文化安全、坚定文化自信。


开放胸怀共向美好未来

赵志疆

打破火炬惯有的封闭形体,北京冬奥会火炬以奥运历史首创的开放式设计,展现了匠心独运的中国式审美,向世界展示了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大国胸襟。

如果说中国式审美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色调,那么开放与包容就是赛场内外的主旋律。这既表现在开幕式惊艳亮相的巨型雪花上,又表现在中国选手谷爱凌赛后安慰对手的细节上,还表现在那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冰墩墩”上——作为北京冬奥会的“顶流”,“冰墩墩”无差别俘获了各国选手和观众的心,成为无数人念兹在兹的“心头好”。

“开放办奥”理念体现在北京冬奥会方方面面。不仅体现在文化元素与待人接物上,而且体现在运动员的比赛心态上。从苏翊鸣寄语谷爱凌“玩得开心”,到谷爱凌祝福更多人“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人们看到了年轻运动员的成长,也看到了观念的更新与进步。

体育是密切国际交往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开放促环境优化、以开放促产业发展,体育盛会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就在前不久,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我国加强体育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更多机会。

当前,国际社会仍面临防控疫情、提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用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各国凝聚在一起,以开放促合作,以开放促团结,北京冬奥会如火炬“飞扬”一样,为世界点亮希望之光,引领我们共向美好未来。


让“志愿蓝”绽放绚丽光芒

李一陵

志愿者是北京冬奥会最美的名片,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这些“燃烧的小雪花”用微笑传递善意、用坚守表达担当,向来自全世界的宾客展现了阳光、自信、开放的中国青年形象,赢得一致好评。

据报道,北京冬奥会1.9万名赛会志愿者中,35岁以下青年占94%,在校大学生是主要力量,3000名冬奥会开幕式演员中有95%是青少年。为了服务保障好北京冬奥会的各项工作,志愿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担任开幕式执旗手的志愿者,在训练过程中,要举握3米长、十几斤重的旗杆保持40分钟以上;很多志愿者第一次在外过年;上岗时,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工作虽然辛苦,但却是快乐的。“做冬奥志愿者,是青春的荣誉”,这是无数志愿者的心声。特殊的使命,将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留下特殊印记。

从2008年的“北京欢迎你”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志愿蓝”始终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北京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坚实的制度保障。2020年,北京立足实际需要和首都人才优势,对《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进行了修订,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扩大志愿服务范围,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辛苦付出既彰显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成效,又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我们相信,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伴随着志愿服务制度化、法治化程度不断增强,“志愿蓝”将会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绽放绚丽光芒。


精彩的冬奥也是平安的冬奥

刘紫薇

安全是任何赛事顺利进行的前提,奥运会这样的全球盛会更是如此。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这对各方面的安全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战。而办好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从实际来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北京冬奥会不仅为世界奉献了精彩纷呈的赛事,也实现了“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的承诺。以疫情防控工作为例,闭环管理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安全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有涉奥人员在华期间全程实行闭环管理,从入境到离境,从备赛到竞赛,三层检测程序有效确保了涉奥人员安全。

正是由于这样严格的防控措施,北京冬奥会才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足观众现场观赛的需求,这在疫情全球肆虐的当下尤为难得。北京冬奥会医疗专家组首席专家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可以说,我们是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除了力保疫情防控安全外,相关部门在气象服务、能源供应、通信安全等方面也进行了周密部署,确保北京冬奥会在安全方面不留任何死角。此外,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广大志愿者、政法干警等各方力量,为赛事的安全顺利进行作出了巨大贡献。

安全是重大体育赛事必须坚守的底线。精彩的北京冬奥也是平安的北京冬奥,这体现了我们积极践行庄严承诺的卓越成效,也诠释了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更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


冬奥为健康中国助力添彩

林楠特

随着北京冬奥会赛事的推进,许多运动员在赛场内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享受竞技体育带来的快乐。而在赛场外,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不断升温:各地冰场、雪场、冰雪主题乐园客流量大幅增长;室内冰球、滑冰、滑雪等运动广受欢迎。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着冰雪带来的乐趣。

体育是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健康中国,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借助北京冬奥会,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的竞技水平,而且能让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

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离不开坚实的制度保障。从《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文件印发,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将推进冰雪运动作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再到2021年体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这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为健康中国营造了良好环境。

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也是北京冬奥会赢得的“第一块金牌”。北京冬奥会不仅进一步点燃了人们的冰雪热情,而且还从赛事筹办经验积累到硬件设施后续使用等各方面,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相信,以北京冬奥会为新的起点,通过进一步发挥奥林匹克运动的示范效应,大力推广冰雪运动,不断加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我们一定能够用健康的体魄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友谊让比赛纯粹而温暖

凌锋

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运动员们呈现给世界的不仅有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还有相互支持与鼓励的美好友谊。

中国队选手谷爱凌主动安慰失利的法国选手,中国队选手徐梦桃赢得金牌后获得美国选手阿什利·考德威尔的拥抱与祝福,国外或者其他地区的参赛选手在中国队选手苏翊鸣夺金后给予热情的祝贺……我们看到,友谊与团结是北京冬奥会的主旋律。

赛场上分毫不让体现的是竞技体育规则,表达了运动员超越自我、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赛场下友善相待体现的是为人原则,因为无论运动员来自哪里、参加什么比赛,归根到底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对手”——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在超越极限的征程上,所有运动员都是有共同目标的一家人。

竞争和友谊并不冲突,奥林匹克运动固然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但同时也强调“更团结”。团结离不开友谊,友谊本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友谊让比赛纯粹而温暖。北京冬奥会赛场见证了一幕幕超越政治、国家、种族的友谊场景,这是人类团结友爱的展现,也是奥林匹克的意义所在,这也更有力地说明了北京冬奥会是各国运动员的盛会,也是人类团结和友谊的象征。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