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天舟九号成功“牵手”中国空间站

2025-07-16 08:27:51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时隔8个月,中国空间站再次迎来货运飞船到访。

“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郭忠来宣布。7月15日5时34分,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七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顺利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以下简称天舟九号)送入中国空间站。迎着淡粉色的朝霞,天舟九号奔赴太空。

从天舟一号到天舟九号,每一次任务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背后是无数航天人对“零缺陷”的极致追求;每一次成功发射,都离不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经验的不断积累,让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以更稳健的姿态奔赴“天宫”。

这次随天舟九号上行约6.5吨重的补给物资,主要用来保障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两批航天员乘组在轨生活工作所需物品,包括航天员系统乘员物资、空间站系统平台物资以及空间应用系统、航天医学实验领域等。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尹锐告诉记者,这次上行的两套全新飞天舱外服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设计寿命由原来的3年15次大幅提升为4年20次;另外,中国空间站太空健身房设备将再次升级,这次将上行1套全新核心肌肉锻炼装置,有助于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避免肌肉萎缩问题。

这次任务进一步丰富了航天食品品种,新增菜肴类航天食品近30种,使得航天食品的总数达到190余种,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到10天;提升食品口感,进一步满足航天员饮食需求。

天舟九号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4艘货运飞船。作为改进型货运飞船,天舟九号货舱空间、装载重量以及物资运输应急保障能力都进一步提升。

负责运送飞船的长七火箭是为了满足中国空间站货运飞船发射任务而研制的,是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绿色无污染的中型运载火箭。目前,火箭技术状态成熟,已进入应用发射阶段。为确保发射任务成功,发射队进一步梳理规范发射场测试操作流程,加强流程精细化和质量确认等工作。通过充分交底、加强预案演练、梳理关键操作项目等方式,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8时52分,天舟九号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这是我国继天舟七号、天舟八号后实施的第三次3小时交会对接任务。虽然三艘飞船状态基本一致,但每次任务都会面临不同情况。“天舟九号任务面临两方面新情况:一是在新的轨道高度实施交会对接;二是首次在特定太阳高度角条件下实施交会对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志勇说,为此,该集团五院502所飞控团队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充分识别新工况带来的技术风险。

“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是我国空间交会对接三代人约30年奋斗拼搏的结晶。在我国当前航天技术水平下,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是兼顾效率与可靠性的最优解,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技术方案,已成为货运飞船标准对接模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杨胜介绍。

“在此次任务中,天舟九号持续深化空间科学研究平台作用,空间应用系统涵盖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实验共23项。”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宫永生说。这次任务还有一位特殊“乘客”——脑类器官芯片。这块芯片里包含人类大脑多种神经细胞、免疫细胞和复杂的微血管网络,能模拟人脑微环境和功能。科学家可以通过它研究太空环境对人类大脑的影响机制,为太空长期驻留生存和健康保障提供新策略和干预手段,还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等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范式。

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进入天舟九号,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编辑:韩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