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王丹 宁宁
辽宁省锦州市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军休二所创新推出“一站式”服务机制,让军休干部“办一件事,只需跑一趟腿”,甚至打个电话、发条短信也能解决问题,为全所军休干部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受到军休干部广泛称赞。
图为看望慰问抗美援朝老兵,向抗美援朝老兵赠送“大礼包”。
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服务
“没想到军休二所办事效率这么高,两年多都没修好的自来水管线,竟然只用一天时间就修好了。”军休干部李进文的遗孀孙淑珍说,“军休二所强化军休服务特色和家的温馨,让军休干部、遗属在家门口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今年87岁的孙淑珍一直独自生活。去年夏天,家里水管漏了,正赶上孙淑珍身体有恙,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二所三站工作人员打电话求助。当天,职工就到家了解情况,并找到更专业的维修师傅。三伏酷暑,工作人员与维修师傅奋战8个小时,最终彻底解决了漏水问题。
图为军休干部住房更换不锈钢把手。
“真是太感谢了!”去年8月下旬,军休干部闫世义之子闫少良,带着锦旗赶到军休二所致谢。闫世义因病生活不能自理,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等都依赖他人,四站站长王艳建议闫少义申请护理费。王艳向他告知申请护理费所需资料,随后又向二所负责人作了汇报。二所派人和其家属到指定医院进行伤病医学诊断,又及时与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相关业务科对接。很快,每月3500元护理费就申请下来。闫少义感慨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
办一件事只跑一次腿
为军休干部报销医药费等费用,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要求每年年底一次性上报相关票据即可。二所补充规定:只让军休干部跑一次腿,其余问题由职工处理。
“一次受理、一次办好、一体服务”“让职工多跑路,军休干部少跑腿”,是二所推行“一站式”服务约定俗成的规矩。
“‘一站式’服务,打通服务军休干部‘最后一公里’”。今年87岁的军休干部刘贵勤感慨地说,她老伴早年去世,几十年来,她与患有抑郁症的女儿相依为命。2011年年初,她被检查出癌症晚期,去医院看病没有家人陪伴。从到医院挂号、排队抽血,一直到做CT、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全由二所三站工作人员推着轮椅协助其办理。病情稍稳定后,刘贵勤每三个月要做一次检查。工作人员轮流接力陪伴老人到医院检查;平时买药、生活用品等,站里工作人员成了“义务代办员”,帮忙买来再送到家中,3年时间风雨无阻……
图为军休干部健康疗养期间工作人员上门巡诊。
军休干部跨市调转服务管理关系、申请困难党员补助、去世后需要办理相关事项等,能当场办结的一律一次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由工作人员后续帮助办理;遇有军休干部填报表格之类,他们总是把军休干部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性收齐、后续反复使用,避免重复填写和重复提交,减少军休干部及家属跑腿次数。
“一站式”服务其实是优化服务效能,比如跨地区调整服务管理关系,需要军休干部先到转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再填写投靠人详细情况等。考虑到二所军休干部大多年龄大,不掌握流程,要来回折腾多跑冤枉路,二所专门绘制了简易流程图,一看就懂、办理就行。不少军休干部这样感慨:“二所职工真真切切兑现了‘符合规定的只跑一趟腿,不符合规定的一次性说清楚’的承诺”。
图为所长王丹到站里检查工作,与军休干部亲切交谈。
把温暖送到军休干部心坎上
“二所‘一站式’服务细致入微,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喜欢每日读报的抗美援朝老兵、军休干部何世露,每次到军休所第一件事,是到“暖心小屋”借一副老花镜,然后静静坐在阅览室一角看报纸。
图为所长王丹带队走访慰问年满80岁军休干部。
“我们二所有500多位军休干部,每天都有不少人到军休所来参加各类球类、棋牌类以及文艺活动。有的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耳背眼花,为此‘暖心小屋’配备了轮椅、急救箱、老花镜、拐杖等物品。”二所副所长赵建说,占地不到20平方米的“暖心小屋”,小到针线包、指甲刀,大到轮椅、急救箱一应俱全,一件件小物品让军休干部们倍感温暖。
图为军休二所沙狐球协会活动。
“为军休干部服务,必须抓好每一个细节,把好事、实事办到大家心坎上。”赵建对二所“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理解的最为透彻。
据悉,该所每年都组织军休干部代表召开“智囊会”,听取意见建议。针对军休干部需求和意见生成问题清单,对照清单全所上下联动,区分责任和轻重缓急逐一解决,把原本闹心的事,变成暖心事。
编辑:韩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