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瑶蕾
“同学们,你们今后要是遇到跟小帅(化名)一样的情况时,不要害怕,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法律一定会保护大家的……”1月14日,在江苏省镇江市第六中学“远离学生欺凌”专项法治课上,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许淑萍举着手中判决书说道。
“要是之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该怎么做!”
“我们不能妥协!”“我们要立即告诉老师!”“我们要去帮助被欺凌的同学!”……学生们拿起话筒,喊出这一句句誓言般地口号。
此前,该校学生小帅先后两次被社会青年小逸(化名)带人威胁要钱,因担心被报复没有报警。后检察机关进校开展活动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将线索移交给公安机关,后小逸被警方抓获。
经查,小逸通过言语威胁、恐吓等方式向多名未成年人强拿硬要“保护费”,被润州区检察院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提起公诉,最终被润州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
就在这堂法治课上,《法治日报》记者也见到这起案件的被害人小帅。“姐姐,我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害怕,他们人多,围着我,抢我的手机逼我刷脸转账。”交谈中,记者注意到,小帅声音中仍透露着害怕。
“但我现在知道,遇到不好的事情要勇敢说出来。”小帅攥紧双手,眼神坚定地告诉记者。
“我现在不再害怕去学校了,还交了好朋友,我们一起学习玩耍。”另一名被害人小薇,主动跟记者分享了自己在学校的点滴进步。
为了不让小帅和小薇的遭遇重演,在检察机关的建议下,学校将反霸凌教育纳入常规课程,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同时,还向所有在职员工讲授强制报告制度,明确欺凌线索应当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我们通过‘人防’和‘技防’结合的方式,构建起‘无死角’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镇江市第六中学副校长刘宜伟告诉记者,在教学楼、综合楼、车棚和操场等区域发生抽烟、玩手机、霸凌同学的不文明行为时,防护设备会立即发出语音提醒,并通知传达室。值班人员接到通知后,会马上告知相应区域负责的教务处主任和老师,确保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在刘宜伟的引导下,记者在教学楼一侧卫生间的墙上看到了“AI语音识别校园防霸凌一键报警点”。学生如果在卫生间遭遇到了霸凌,只要高喊“老师救命”就会触发警报,设备通过识别声音中的谩骂、殴打等信息,向老师发出预警。
在每间教室里,都有“拒绝校园欺凌”主题黑板报,包含应对方法和孩子们亲手绘制的漫画。黑板报旁边的公告栏,还贴满了德育处、教务处老师以及心理教师、成长导师等校园紧急联系人联系方式。
“在建议学校采取一系列举措外,我们也会定期进学校为每位受侵害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并以以案说法的方式讲解校园霸凌行为的法律后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许淑萍在旁补充道。
此外,润州区检察院还加入学校防欺凌委员会,提供专业法律建议,助力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联合公安、教育等多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网吧、台球厅等环境的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的社会风气。
“如今,受到侵害的孩子们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走出阴影,心理状态趋于稳定,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升。”刘宜伟欣慰地说道。
“叮铃铃……”就在谈话间,该校寒假前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许淑萍立马小跑回教室,表示要给孩子们假期做个安全教育提醒,叮嘱孩子们外出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遇到不当行为及时求助。
记者手记
结束这次采访,记者带着沉甸甸的心情踏上归途。特别是在与小帅的交流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校园霸凌对未成年人的心灵造成的重创。造成伤害只需一瞬间,但修复却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和心血。
令人欣慰的是,在如何破解校园霸凌难题,润州区检察院有着自己的尝试。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该院将构建“法治副校长+”协同共治模式,组建由法治副校长、青少年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参与的“预防校园欺凌普法宣讲队”,联合教育部门开展系统摸排,对发现的欺凌线索,会同区政府、区法院、区公安局、区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处置。同时,还将联合妇联等部门建成家庭教育指导站,邀请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人员到场,督促家长配合帮教矫治。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