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方芳
“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找相同’的游戏。在许多法律的第一条里,都有着相同的一句话,你们谁能先找到?倒计时一分钟开始——”
话音未落,两名小学生埋头飞速翻阅着两本厚厚的法律汇编,周围的同学们则热火朝天地为他们加油助威,离得近的甚至跃跃欲试地“上手”帮忙,现场热烈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
“我找到了,是‘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其中一名女同学兴奋地举手答道。伴随着掌声,一份小礼物适时送到了她的手中——看着红皮金字封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小女孩大大的眼睛更亮了。
这一幕关于宪法的互动问答环节,正发生在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二年级14班的教室里。
法治网特约评论员刘宇轩走进课堂为同学们讲述宪法故事。李全一 摄
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学们喜笑颜开。李全一 摄
2024年12月20日下午,法治网特约评论员刘宇轩先从宪法的“宪”字的演变讲起,解释了“法”字的含义,讲述了神兽獬豸的故事,再从“宪法是母法”这一法学专业话语切入,把宪法具象化为妈妈,讲清了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带着近40名小学生一起得出了宪法是“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其他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的必然结论。接着,刘老师又讲述了“宪法妈妈”和小学生一天的故事,从一个个日常场景切入,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带着一点点地掀开了宪法的神秘“面纱”,让同学们“沉浸式”了解到“宪法妈妈”的故事,感受到“宪法妈妈”守护我们的决心与力量。
讲到“法”字的含义,同学们在黑板上书写“法”字。焦志红 摄
“我们的课文中为什么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八角楼上》《刘胡兰》?因为宪法序言第一句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我们为什么要学《日月潭》这篇课文呢?因为宪法序言规定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为什么‘大课间’要跳绳、长跑呢?”
“因为宪法规定了?”
“对,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增强人民体质。体育法规定了……”
“宪法中的‘应该’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知道呢?”
“就是‘必须’的意思!”
……
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一句句踊跃的问答中,一次次精彩的互动后,这堂别开生面的宪法课逐渐接近了尾声。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个个意犹未尽的表情无不显示,短短30分钟里,宪法的种子已然播撒在了他们心灵的沃土之中,向下落地生根、向上拔节生长。
同学们积极互动,踊跃回答问题。李全一 摄
课后,培新小学二年级14班的班主任焦志红与学生代表刘牧泽一起为法治网特约评论员刘宇轩颁发了讲师证书。
“通过这一堂宪法课,同学们懂得了宪法的保护无处不在,从小就要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班主任焦志红告诉记者,“这堂课是宪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循序渐进增强小学生宪法自觉和规则意识的生动写照,与培新小学‘做自己想他人做今天想明天’办学理念不谋而合。”
在这个料峭的冬天里,这一堂培新小学的宪法课如同春雨与阳光,正在滋养着一棵棵“宪法的树苗”,在“宪法妈妈”慈爱的眼神中,茁壮成长、蔚然成林,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忠实崇尚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坚定捍卫宪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