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周乔想预支电竞队的工资,为被家暴的妈妈做手术,但电竞队的老板孙云骁让经理用金钱利诱,教唆周乔帮他们去偷检察官手上的东西,等他们拿到东西后,才会给钱。那么,未成年人被利诱、教唆实施盗窃行为会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第一,未成年人被他人利诱、教唆实施了盗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首先,要考量在实施盗窃行为时是否达到刑法规定的完全的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6周岁;剧中,周乔系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已达到完全的刑事责任年龄,如果其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则不会因为其未成年人的身份而被免于定罪。
其次,要考量实施的盗窃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按照剧中情节,值得关注的有两点:第一,周乔是否构成入户盗窃?周乔系合法入户,并非采取非法手段进入户内,故其不构成入户盗窃;第二,周乔所盗物品的价值是否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剧中周乔所盗物品为随身听,如经价格认定,该物品价值达到“数额较大”标准,那么周乔构成盗窃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未成年人被利诱、教唆实施了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应当如何争取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如果未成年人被利诱、教唆实施了盗窃行为,应当在家长的陪同下,第一时间到公安机关自首,如实交代被利诱、教唆实施盗窃的情况,必要时,也可以配合公安机关抓获其他同案犯。在公安机关以盗窃罪立案后,要积极认罪认罚、退赃退赔,尽可能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争取减轻、从轻处罚。
第三,国家对于未成年人被利诱、教唆实施犯罪行为的,有什么样的法律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总体上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将教育作为主要目的,将惩罚作为次要目的。
为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罪犯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免予刑事处罚:(一)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二)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三)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四)共同犯罪中从犯、胁从犯;(五)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六)其他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据此,如果被利诱、教唆实施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有上述情形的,例如具有从犯、犯罪后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等情形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免于刑事处罚。
同时,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因此,对被教唆、利诱实施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按照该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总之,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家长,也应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履行自己监护人的责任,加强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让孩子远离违法犯罪,避免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人”。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