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数字经济以其强大的渗透性和创新性,能够打破城乡之间的时空壁垒,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它不仅能提升县域产业的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还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为城乡融合注入持久动力。
以产业融合为依托,激发经济活力。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订单、产能、渠道数据,搭建覆盖城乡的产业数据中台。例如,通过智能生产系统,实现农产品加工与电商销售的实时联动,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库存积压。支持县域龙头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带动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形成“核心企业+配套企业”的数字化协作网络,提升全链条响应效率。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城乡资源壁垒,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县域流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通过5G+VR技术搭建远程实训平台,邀请城市数字人才为县域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培训;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推动“生产基地—冷链物流—社区终端”全流程数字化,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升级。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提升发展质效。针对县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集中力量攻克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农业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可借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引入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的经验,支持县域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开发专用技术解决方案。建立“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一体化机制,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模式,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同时,通过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技术+场景”的双轮驱动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优化传统生产流程,形成从核心部件到终端产品的生态闭环,如建立农产品智能分拣系统,通过机器视觉实现品质分级,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开发面向县域中小企业的SaaS化管理系统等垂直领域数字工具,集成生产监控、供应链协同等功能,降低数字化应用门槛。
以人才保障为支撑,强化协同发展。打破地域限制引进人才,搭建“云端引才”平台。建立县域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库,通过线上直播宣讲、远程视频面试等方式,吸引一线城市数字技术、电商运营等领域人才。推行“候鸟型”柔性引才机制,鼓励人才为县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构建“县域职教中心+龙头企业+实训基地”的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本土化数字技能人才。例如,引入“学分银行”理念,鼓励农民参与培训获取技能认证,为县域电商发展输送大量本土人才。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本文系2023年安徽省科研编制计划项目“县域经济视角下淮南市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AH051514)的研究成果]
(2025年7月18日《云南日报》马秋芳)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