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当地因门票收费问题和村民产生分歧。当地村民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文,提醒游客不用买门票,并在景区入口通道张贴告示,指引游客从其他通道免费入村游玩。
村民指引游客“逃票”
瑶里古镇,古名“窑里”,始建于西汉末年,因其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而得名。因古镇境内茶、瓷文化底蕴浓厚,又被誉为“瓷之都、茶之乡”。
据当地村民反映,长期以来,除村内三座老建筑外,古镇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村民日常通行和游客参观均无阻碍。但从7月10日起,古镇周边设置了多个卡点,开始对进入古镇的人员收费——入村30元,套票110元。当地村民表示,虽然住在村里的人进出不要钱,但前来走亲访友的人也要求购票,而且收费后游客少了,村民的民宿生意大受影响。于是村民就自发引导游客绕行免费通道,并且还在社交平台提醒游客“无需购票”。
在村民的反对和舆论关注下,7月14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瑶里景区发布公告称,近日,我公司对封闭瑶里古镇管理研判不足,给广大游客和原住民带来不便。对此,我们表示最诚挚的歉意。经研究,我公司已恢复瑶里景区原有经营管理模式,请大家一如既往关心瑶里旅游发展,热忱欢迎广大游客前来瑶里观光旅游。
对于上述村民不满古镇收门票教游客逃票事件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振宇律师进行了详细解答。
古镇乃至其他旅游景区“圈地收费”的模式由来已久,近年来,这种景区经营的思路越来越受到抵制和诟病。虎跳峡、乌兰布统景区、甘肃扎尕那景区、武汉杨泗港大桥……曾被批评“圈地收费”,瑶里古镇不过是其中之一。
有专家曾指出,“门票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圈地收费”模式无法再适应当今旅游市场需求,运营方当求思求变,丰富盈利模式,设法跟上旅游消费升级的步伐。
在这方面有不少案例可以借鉴。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通过“全域住宿、全景免费”策略,将游客引流至住宿和二次消费,餐饮、游船、文化体验等产业链迅速完善,最终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南浔的经验表明,门票减免并非单纯让利,而是倒逼景区提升服务质量、丰富业态,从而激发更大的消费潜力。
事实上,旅游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南浔古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对当地居民利益的重视。免票政策不仅让游客增多,也让本地商业受益。
显然,要达成多方的共赢,瑶里古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协调,主动合作,鼓励居民更多地参与到民宿、导览、文创等旅游服务中,在商业模式中形成专门安排,确保收益共享。
其次要平衡文化保护传承与商业利益的关系。追寻适度的商业化,不要陷入过度商业化的泥潭。还要丰富在地文化体验,探索和开发独具瑶里特色的文化载体和活动,以差异化体验增强游客黏性,提升游客停留时长和消费体验,在“二次消费”上做文章,减少对门票经济的依赖。
古镇旅游的未来,绝不仅是售卖门票,而是能否成为游客生活记忆的一部分。景区运营方与其纠结是否应该收费,不如思考如何以小而精、小而美和小而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游客“愿意留下来消费”。只有跳出“门票经济”的窠臼,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 |《法制文萃报》
编辑 | 吴灏 唐亦轩
版面制作 | 赵佳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