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扎根乡村 向阳生长

——广西德保创新机制培育村级后备力量

2025-07-11 17:45:04 来源:《广西日报》 -标准+

“家人们!这是我们农豆村的原生态辣椒!乡亲们刚从地里采摘下来!”7月7日,在德保县足荣镇农豆村辣椒种植基地,“90后”村级后备人才周玲正在直播带货。镜头前,村民们手捧辣椒现场展示,与网友实时互动。

针对乡村人才短缺、流失、选拔渠道单一、结构老化等问题,德保县创新建立“选育管”全链条培养机制,通过“扩源、增量、优化、提质”措施,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村级后备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507万元,同比增长6%,人才引领乡村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

一线主动寻苗 构建培育体系

“村两委换届,最突出的问题是村干部后备人选储备不足、质量不高。”德保县东凌镇定坡村老支书颜庭财感慨。

过去,德保村级后备力量选拔渠道单一、年龄老化问题突出。2022年,该县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8岁,55岁以下占75.3%,高中及以上学历仅34.8%。

破局始于主动“寻苗”。近年来,该县组建12支“寻苗队”,深入各村(社区)动态摸排,发掘一批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潜力股”,培养种养能手、电商达人、文旅人才等。

“是‘寻苗队’动员我回来的。”周玲回忆道。这位曾在广东从事电商的年轻人,在返乡探亲时被寻苗队挖掘。“村干部说,村里需要像我这样有电商经验的年轻人,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深受感触的她,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成为村级后备人才。去年,她不仅带领村民种植1000亩“农豆红”辣椒,更通过直播带货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

主动寻苗成效渐显。近3年来,该县通过“寻苗”行动实现村级后备力量每年增加80人。截至今年6月,全县村级干部储备库数量增至1638人,35岁以下占比升至38.7%,大专以上学历达51.2%,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选好苗,更要育强苗。针对后备力量存在的知识短板和实践经验不足,该县构建“三级培育网+导师帮带制”培养体系,聚焦电商运营、现代农业技术和乡村治理等内容设置培训课程,年均培训后备人才超过600人次。

德保还组建由乡镇领导、优秀村支书和“土专家”组成的导师团,带领后备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手把手传授经验。在导师们的帮助下,该村后备人才黄列甲将电商和种植知识用于实践,参与打造的紫薯品牌“罗兰飘雪”打开了销路,带动76户脱贫户年均增收3000元,实现学习成果有效转化。

实行动态考核 推动“能上能下”

如何让精心培育的村级后备力量不仅“留得住”,更能“干得好”?该县的做法是构建“情感+事业+制度”的立体留人体系,其核心在于一套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

德保县荣华乡上河村后备人才王国抗原本计划外出务工,村两委多次与他交流,希望他发挥特长,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我最终选择留下来,不仅因为自己生长在这里,还因为乡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王国抗说,今年,他被选为团支部书记,计划参选下届村委会副主任。

留住人才,也要管好人才。为科学评价人才实绩,该县创新实施“三评两审”考核机制。“三评”聚焦硬指标,每年通过个人自评、党群测评和组织考评,重点考核村级后备力量在带富增收(帮扶户数)、矛盾调解(化解纠纷数)、服务群众(办实事数)等方面的实绩;“两审”则由导师审议和党委审定最终结果,健全“一人一档”实绩记录。

考核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对考核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关注培养,对考核不合格的适时做出调整,畅通“能上能下”渠道,进一步激发了队伍活力。龙光乡妙怀村后备人才黄明感慨:“动态考核公平、公正、公开,干事更有奔头了!”

“我们为村级后备力量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储备一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村级后备人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德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振诚说,该县引导各村组织、村级后备力量协助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提升他们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人才集智聚力 精准服务群众

炎炎夏日,在德保县敬德镇陇正村,村级后备力量参与开展“田间课堂”系列活动,邀请专家为村民传授红心李修枝整形与嫁接改良技术,提升果树的挂果率。“全村种植红心李面积200多亩,产量约100吨,年产值超100万元。”陇正村党支部书记李恒党说,该村发动村级后备力量集思广益,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乡村特色旅游路线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村级后备力量主动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增收。去年,燕峒乡村级后备人才彭丽辉发现脐橙、沃柑滞销,组织策划“特色水果直播”活动,在线上打开销路,解了果农的燃眉之急。目前,该县培养出一批像彭丽辉这样的电商“新农人”,领办产业项目超过910个。

村级后备力量依托“乡村夜话”“榕树下座谈”等接地气的载体,深入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倾听民意,加入产业指导、医疗协助、教育帮扶等专业服务小分队,为群众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遇到的难题。

今年来,德保县村级后备力量累计召开座谈夜话320余场,走访全县2459户监测户,解决饮水安全、产业路修缮等民生实事480余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从曾经“选人难”的困境到如今“优中选优”的局面,德保创新“选育管”全链条机制,推动村级后备力量从“本领恐慌”向“能为善为”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2025年7月11日《广西日报》记者 陆旺 通讯员 钟森科)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