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坑村乡村风貌。
青砖黛瓦间,咖啡香与泥土芬芳缠绵交织;口袋公园里,老人的笑声与孩童的嬉闹声此起彼伏……
走进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张坑村,“百千万工程”正以可触可感的变化重塑乡村肌理——本土店家在庭院里种出“致富花”,“四小园”让荒废蜕变为“蔬菜超市”,16.1公里硬底化道路串联起看得见的民生温度。作为入选第二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名单的村落,张坑村正以产业为基、生态为底、民生为要,勾勒出“业兴、景美、民富”的乡村画卷。
庭院经济激活“家门口机遇”
废弃旧屋焕发新生。依斜坡而建的“红莞咖啡”,巧妙融合工业风设计与铁路景观,开业至今吸引超3万人次打卡,成为辐射周边镇街的潮流地标。本土创业同样风生水起。“以前去镇上打工要骑半小时电动车,现在家门口就能创业,老人孩子都顾得上,钱也不少挣。”村民钟阿姨将老房改造成“成福云吞面”,凭借现包云吞和秘制汤底,半年实现营收翻番,新增的牛腩面、鲍鱼云吞面等新品持续引流。
在“百千万工程”带动下,“庭院+经济”模式在张坑村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村民计划激活闲置旧房,共同参与庭院经济发展。“环境变好不仅创造了创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更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家乡发展的红利。”西游里店主吴小姐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们通过‘网红店引流——老房子变现’的链条,让庭院经济成为乡村增收的‘毛细血管’。”张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村已有5户本村村民及1户外来创业者通过“庭院+经济”模式扎根,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人气还需巧“串联”。张坑村整合口袋公园、村史馆、花卉超市等17个景点资源,打造出“自然风光+文化体验+特色美食”的闭环文旅路线,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四小园”变废为宝惠民生
在村里的一处青砖矮墙的小园子里,花生、丝瓜、豆角等蔬菜在炎热的夏季里恣意地生长着,枝头已然果实累累。这是张坑村推进“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取得的成果,村里处处清爽,村民收获满满。
近年来,张坑村持续对村内“四旁”“五边”进行绿化美化,累计开展6场植树活动,新增乔木550棵、花卉3000多株,绿化覆盖率达45%。花卉超市创新推出“家庭注册——积分兑换”模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如今,村民积极参与绿美建设,齐动手创建“美丽庭院”,到处可见生机盎然。
目前,张坑村已打造1条美丽庭院示范路线,培育市、镇级“美丽庭院”典型户43户;建成花卉超市、儿童友好公园及果蔬科普基地各1处,“出门见绿、开窗见景”的生态愿景正成为现实。
更令人期待的是,“东莞横沥·张山峰文化休闲区”项目正在规划推进中,未来将打造集“文化商苑、康体活动、山林远眺、农韵采摘”于一体的休闲空间,游客可在山顶俯瞰全村风光,再到山下体验特色庭院经济,感受动静相宜的乡村魅力。
(2025年7月11日《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横沥宣 文/图)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