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红河州旅游(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小暑时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一派生机,层层叠叠的梯田宛如碧绿翡翠镶嵌山间,夏雨初晴,薄雾如轻纱流动于梯田之上,构成一幅动态的山水田园画卷。
红河州地处中国西南,因红河穿境而过得名。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除了哈尼梯田,建水紫陶里、金平蝴蝶谷、泸西阿庐古洞等旅游目的地也广受欢迎。尤其是红河州的每一座村庄,都是一座活态民俗博物馆,11个世居民族共同织就了五彩斑斓的文化锦缎,中原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近年来,红河州利用自然禀赋和旅居资源,落实《旅居云南三年行动》,依托“1138”发展思路,持续深入打造“一村一院落·全州皆为家”的共享旅居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盘活、整合与展现全州优质旅居资源。
7月8日,2025年红河州“旅居红河·村长有请”系列活动在红河州建水县团山村启动。红河州13个县市的山水村寨诚邀游客以“新村民”的身份来到红河的山水间,开启旅居生活。
现场,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发布了“旅居红河·村长有请”活动品牌IP。赵伟介绍,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在党的领导下,红河州各族儿女依托深厚农耕文化,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有效串联全州特色旅居资源,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启动仪式上,团山村相关负责人刘树翔介绍了打造“旅居村”的情况。他说,团山这座跨越600多年的古村落,不仅保留着古色古香,还重现了昔日的活力。一栋栋传统建筑变成了游客眼中的“C位”打卡地。村子深挖团山古村落、乡村民俗、田园水乡等特色生态文化资源,让游客能够看见炊烟、听见笑语、感受岁月的温度。
来自辽宁沈阳的张薇夫妇退休后以寻找避寒地为目的,在云南各地开车自驾游。2024年12月,他们在朋友介绍下来到团山村,很快被这里的风景、人文、民风所吸引,决定在团山村租房过冬。
每天早晨,夫妇俩一起到四方街买菜做饭,中午在房前树下喝茶休憩,傍晚在荷塘边散步休闲,日子过得舒适安逸。当时,团山村的村民考虑到北方有过新历年的习俗,为表示对张薇夫妇的欢迎,当地景区还为他们送去了自种的蔬菜和腊肉,张薇夫妇也热情邀请当地村民一起到家中吃跨年饭。离开团山村时,他们透露,打算相约其他好友一起到团山长期居住,让更多人了解团山、爱上团山。
“村里安个家,沾了地气沾泥巴;村里安个家,日子过成风景画……”启动仪式上,红河州歌舞团演员精彩演绎了主题曲《村里安个家》,把活动推向高潮。“旅居红河·村长有请”短视频大赛参赛规程同时发布,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记录、传播红河州的美。
赵伟透露,下一步,红河州将持续打造“旅居红河·村长有请”文旅IP,重构旅居关系,针对旅居客,各县市在景区优惠、医养服务、住宿优惠、购房补贴、交通出行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旅居客人在游览部分景区时可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或免票政策;个旧市3家三甲医院等医疗机构为旅居客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和部分免费体检筛查;元阳县、屏边县推出酒店、民宿针对旅居客的住宿费用打折等优惠套餐;河口县、石屏县对旅居客购房实施一定金额的补贴;部分县市推出旅居客乘坐公交车享受优惠等,满怀诚意把“过客”变成家里人。
红河州“1138”旅居模式:“1”即在1个旅居村院居住,便可畅享全州旅游便利服务。“13”即整合共享13个县(市)资源。“8”即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8种不同业态旅居,系统推进旅居村建设,全力打造300个精品旅居村。2024年,红河州接待游客9034.23万人次,有超过80万的“生活家”选择在这里长住。
(2025年7月10日《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 饶定烈)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