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深植孟子故里文化沃土,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引领,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核心,创新驱动,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深耕文化沃土,铸就“法润邹城”特色品牌
一是体系筑基擘画法治文化蓝图。制定《邹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指标体系》,设有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45项,明确了各部门单位的具体任务。
二是打造“两带五区”法治文化大体系。因地制宜并结合各地文化特色,打造了“法润初心文化带”“法安万家景观带”“法护成长样板区”“法行共富示范区”“法和乡里引领区”“法助商企活力区”“法美乡村先行区”。“两带五区”法治文化体系覆盖邹城全域,点面结合,全面开花,真正实现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沁润人心。
三是融合创新激活本土法治基因。在孟苑创新打造“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法治文化融合教育馆”,将法治宣传融入廉洁教育。该馆建成以来,共迎接省市各级参观调研6次。与市文保中心联合,挖掘本土文物中的法治元素,筛选法治文物近100件,举办流动法治文物展在全市各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巡回展览。
四是法治为民播撒法治阳光雨露。2024年以来,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并推动落实44个法治惠民实事项目。以“一堂法治讲座、一场普法宣传、一个模拟法庭、一次法律服务”(四个一)为基石,依托“法律十进”载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让法治精神浸润社会肌理。
固本强基育人,实施“法治筑基”五大工程
邹城市印发《邹城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工作指引,并确定了18个公民法治素养测试点。
一是领航工程,赋能“关键少数”依法行政。依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试点工作,用法治赋能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组织领导干部到“两孟”法德基地、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法治文化融合教育馆进行参观学习,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文化素养。
二是育苗工程,筑基青少年法治人生。录制《青少年刑事犯罪认识与预防》《关注校园欺凌 守护健康成长》等课件并在全市各中小学巡播。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堂法治课”“070勇敢者行动”“百名政法干警讲百堂法治课”“教联体法治公益行”等活动,深植法治信仰种子。
三是护航工程,助企“守法致远”。深入企业开展“定制+普惠”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活动,设立5个联系点。创新“你点单我送法”模式,整合律师、公证等资源,开展入企服务36次;为40家企业培育“法律明白人”45名,筑牢企业法治防线。
四是润心工程,引导村(居)民“识法明理”。深化“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行动,编印实用案例选编赋能基层治理;健全村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汇聚“第一书记”、法治带头人、明白人、顾问、调解员五方力量;联袂文明办,借力移风易俗,以法治精神重塑村规民约,滋养自治根基。
五是砺剑工程,淬炼执法人员“执法为民”。打造“情景式”课堂,推广伴随式执法、“模拟执法”“带教培训”,邀请专家点评提质增效;组织“执法比武”树典型,聚焦检查、取证、案卷等关键环节开展竞赛考核,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传统文化创新,谱写“非遗+普法”时代华章
为赓续法治文脉,点亮创新之光,邹城市2025年着力打造“非遗+普法”融合典范。4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惠工杯”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
该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市各界的积极响应。征集作品涵盖法治文艺作品、法治文化实物、法治微视频等多个类别,均紧扣“孟子故里 法润邹城”主题,形式多样、创意新颖,充分展现了邹城市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和市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山东省邹城市司法局 侯建敏 郭志洋)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