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一封举报信牵出“古墓葬盗掘系列案”

2025-07-10 18:06:02 来源:《法制文萃报》 -标准+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因满城汉墓的发掘震惊考古界。在这片中山靖王沉睡的土地上,长信宫灯、博山炉、凤鸟纹杯等制作精良的文物,惊艳世界。

作为“金缕玉衣的故乡”,满城对文化遗产保护有着特殊感情,对打击文物犯罪有着矢志不渝的决心。不久前,一场守护历史根脉的战役悄然打响。满城区人民检察院将3名长期流窜作案、破坏地下文化遗产的犯罪分子送上审判席。

顺藤摸瓜挖出盗墓系列案

2022年8月,满城区看守所内,一封举报信让原本不为人知的盗墓团伙浮出水面。根据该举报线索,满城区检察院快速启动文物犯罪专项督办工作机制,侦查机关精准取证,一举侦破该犯罪团伙横跨两年时间实施的4起盗掘墓葬犯罪事实。

调查发现,2019年至2021年间,以刘某军、刘某、侯某龙3人为首的犯罪团伙,先后潜入满城区北台鱼村以及顺平县东峪村、安阳村等地区,对多处墓葬进行挖掘。经河北博物院鉴定,被盗墓葬均为古墓葬。

据介绍,该团伙作案的地区,位于满城汉墓文化辐射圈内,地下埋藏着从战国两汉到宋金时期的无数历史遗产。作案时间,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在夜色掩护下,犯罪分子带着探针、铁锹、镐等工具进行盗掘。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挖土、有人负责放风,所及之处,墓葬遭到暴力破坏,其中的瓷瓶、瓷碗、瓷枕等文物很快被倒手转卖。

法律意识淡薄领重刑

金代白釉剔花荷莲纹瓷枕,作为北方磁州窑系工艺的典范,是研究古代制瓷技术的珍贵实物;清中期青花英戏纹梅瓶,生动再现了当时戏曲艺术的风貌;还有成套清代文人印章及绢本设色花鸟画,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瑰宝。然而,这些珍贵文物却在倒卖中流失,文化价值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该案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本案犯罪分子呈现出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等特征,有个别罪犯单次获利几百元,总共获利3000余元,却选择不断铤而走险,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最终,法院依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规定,对3人“多次盗掘”并“盗窃珍贵文物”的行为进行加重处罚,分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满城区检察院检察长在案件通报中表示:“他们破坏的不仅是黄土之下的砖石,更是中山古国留给今日中国的文明密码。满城汉墓的惊世发掘,曾唤醒民族的历史记忆;今日的法治重拳,则是为后世守住这份记忆的庄严承诺。”

以个案推动文物保护体系升级

2025年3月1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新的治理阶段。其中,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据了解,以这起文物司法保护案件为契机,满城区进一步升级了文物保护体系。

目前,在汉墓保护区的外围村镇,已部署起智能地波监测系统,文保区的地面异常震动将被实时预警监测;此外,满城还联合顺平等邻县,建立起了文物犯罪情报共享平台,对文化遗存密集区实施全域监控。

在该盗掘案的案发村落,也设立起了流动文物保护课堂,一件件逼真的文物仿制品,唤醒着村民“地下遗存即祖先馈赠”的文化自觉。

(2025年7月10日《法制文萃报》□ 记者 彭飞  □ 杨华娟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