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互助养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2025-07-04 16:49:26 来源:《宁夏日报》 -标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阶段,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村地区受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等限制,养老难问题更为突出。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解决农村养老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农村养老难问题的成因分析。农村养老难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交织,包括人口外流、家庭结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农村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困境。

人口外流是农村养老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或求学,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空巢老人”。这些留守老人在缺少子女陪伴和照料的情况下,生活困难重重。部分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比例甚至超过70%,不少高龄老人仍然在参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他们在生活自理、疾病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家庭结构的快速变化也加剧了农村养老的难题。传统的大家庭结构逐渐向小家庭转变,多代同堂的现象越来越少,使得老年人的养老责任更多地落在了夫妻两人身上,甚至是单个子女身上。在经济压力和生活节奏加快的双重压力下,年轻人往往难以平衡工作与照顾老人的责任,导致养老问题凸显。

再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农村养老难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

互助养老模式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在应对农村养老难问题的策略中,互助养老模式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不仅在理论上为互助养老模式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实施提供了实践保障。

国务院制定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支持乡镇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增加养老服务指导功能,将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至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和居家老年人。此外,规划还强调了加强养老设施的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引导社会互助共济”的方式,指出要在赡养人、扶养人切实履行赡养、扶养义务基础上,通过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互助共济等方式,帮助困难家庭分担供养、照料方面的负担。这份文件为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确定了基调,并强调了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四方共担的养老责任。

各地政府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互助养老模式,结合本地特色,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下,年轻人或健康老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服务时间被记录为“时间币”,储蓄起来供自己日后享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还推广了“虚拟养老院式”平台共享服务,老年人只需通过电话或网络平台,就能享受到送餐、家政、医疗等服务。

互助养老模式在农村的推广与实施策略。互助养老模式,因其成本低、资源有效利用等特性,为农村养老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要将这种模式广泛推广并确保其成功实施,需要制定明确的策略和应对措施,以克服一系列挑战。

推广策略中,政策支持是关键。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例如,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降低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营成本,同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用于设施建设和维护。此外,还要完善相关法规,明确互助养老机构的设立、运营和监管标准,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

在医疗服务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及时、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实行医养结合,确保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鼓励医疗人员下沉,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和慢性病管理服务。

优化养老理念也是推广互助养老的关键举措。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对互助养老的认识,使其明白互助养老不仅能缓解经济压力,还能让老年人在互助中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互助活动,发挥其社会功能,提升其自我价值。

丰富养老服务类型是吸引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重要手段。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还应提供文化娱乐、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多元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同时,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增进邻里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推动互助养老模式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基础。需要完善设施维护规程、人员培训体系和管理制度,确保养老机构正常运转,提供持续、稳定的养老服务。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和实施,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和人才培养。社区应鼓励和组织互助养老活动,提升老年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家庭成员应积极支持和参与互助养老,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广东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

(2025年7月4日《宁夏日报》傅芳萍)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