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鲜切果蔬储运技术规范》(NY/T 4706—2025)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个针对鲜切果蔬储运的行业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原料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提升即食果蔬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该标准覆盖鲜切果蔬“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管理。在原料采收与预冷环节,要求果蔬采收时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并根据品类特性采用风冷、压差预冷、冷水或真空预冷等技术,确保品温快速降至0℃至10℃。在加工环节,明确消毒剂使用标准,规定加工车间须分区清洁、刀具定时消毒,且加工用水需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护色、脱水等工艺需使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致病菌限量等指标均严格对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在包装环节,要求鲜切果蔬的内外包装材料须无毒、透气、抗压。在储存环节,针对不同果蔬特性,标准提出差异化管控方案,规定非冷敏型果蔬(如生菜、菠菜、胡萝卜)储存温度设为1℃至5℃,冷敏型果蔬(如黄瓜、番茄、青椒)储存温度设为8℃至10℃,热带水果(如芒果、香蕉)储存温度宜为12℃。在运输环节,要求运输全程温度需严格控制在0℃至10℃,避免冷害的发生。同时,不应使用运输过肉制品、水产品的车辆运输鲜切果蔬,防止产品受到机械损伤和微生物污染。
主持标准起草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段玉权表示,鲜切果蔬易受微生物污染和品质劣变影响,《鲜切果蔬储运技术规范》通过全链条技术规范,为企业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指南,将大幅降低损耗率,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业内认为,随着消费者对便捷、健康食品需求的增长,鲜切果蔬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鲜切果蔬储运技术规范》的实施不仅为行业树立了质量标杆,还将引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资源浪费,推动绿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有力推动我国鲜切果蔬行业迈入标准化、精细化发展阶段。
(2025年7月4日《中国食品报》王莎)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