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可是家住海南省东方市的村民高某却在基本农田的耕地上建房。当违建房被当地镇政府拆除后,张某将镇政府告上法庭,要求赔偿20万元经济损失。
案情经过:村民在基本农田上建房被强制拆除
2020年6月初,东方市某镇某村的村民高某在东方市某镇某村的坡地上开工修建平房,该坡地属于基本农田。在建设中,某镇政府工作人员发现高某未取得相关报建手续。某镇政府于2020年6月5日向高某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和《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高某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自行拆除。
2021年7月29日,某镇政府再次向高某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但高某不履行整改义务,继续施工并建设至一层平顶。
2022年1月4日,东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向高某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高某限期内自行完善相关审批手续或自行拆除违法建(构)筑物;逾期不完善相关审批手续或不拆除的,将依法强制拆除。
2022年1月8日,某镇政府对高某涉嫌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非法占地建设予以立案查处。2022年3月15日,某镇政府向高某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022年3月21日,某镇政府作出《强制拆除决定书》并送达给高某。2022年3月21日,某镇政府向高某送达《限期搬离物品通知书》及《强制拆除决定书》,并要求高某在2022年3月29日到现场配合执法。该决定书还告知高某可以自决定书送达之日起60日内向东方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022年3月29日,某镇政府根据东方市人民政府批示,组织人员实施将涉案房屋拆除。
2024年8月1日,高某就被强制拆除的房屋向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要求某镇政府赔偿20万元。
法院判决:程序瑕疵不改变违建本质
乐东法院受理该案后,经审理查明,高某提交的测绘报告、《关于协助查处高某涉嫌违法建筑物案件的复函》以及某镇政府对涉案房屋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等调查材料均能证实高某所建涉案房屋用地规划为基本农田,不符合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的要求,且不能通过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的方法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据此,某镇政府对原告作出的《强制拆除决定书》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该决定书现已生效,根据该生效决定书可以认定高某所建涉案房屋违反法律规定,不是合法建筑,不属于可以得到国家赔偿的情形。
虽然某镇政府在强制拆除过程中,存在强制拆除决定书的拆除行为尚在行政复议与提起行政诉讼期限内的程序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必须公告并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如果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行政机关才能依法强制拆除),但高某没有提供有力证据证明拆除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具体损失。因此,高某主张某镇政府赔偿经济损失20万元没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
另外,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五条第二项的规定,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高某未经批准擅自建房,且不听从某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劝阻和停建通知,由此所造成的财产损害,是因其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故意行为引起的。依据上述法律法规,乐东法院驳回了高某的诉求。
高某不服,向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诉,被省二中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律师说法:国家赔偿只保护合法权益受损情形
在该案中,为何法院判决程序违法却不予赔偿?对此,海南瑞来律师事务所律师符雯妃介绍,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第一款:“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法律只保护合法权益受损的情形。国家赔偿的法定前提是受损权益必须是合法权益,非法权益不受法律保护,涉案房屋建在基本农田上,属违法建筑。
虽然某镇政府程序违法,是因为程序违法不代表实体权利合法,程序瑕疵不改变涉案房屋的违建本质。如同小偷被抓时警察未亮证,不改变小偷盗窃行为的违法性。且高某无确实证据证明损失20万元,未证明屋内合法财产(如家具、电器)在强拆中损毁,所以法院判决不予赔偿。
在该案中,某镇政府存在两个履职瑕疵,一是在强拆前未告知陈述申辩权;二是行政复议期内实施强拆。某镇政府应该在发现违建后立刻责令限期拆除,如果逾期未拆,应书面催告并告知听证权再作出强拆决定,等待复议期(60日)和诉讼期(6个月)届满后,当事人未救济且不拆除的情况下,再实施拆除。
符雯妃提醒农房建设者,建房前须查清地块性质,可以登录“国土调查云”APP,实时查询地块规划(基本农田显示为粉色),或向自然资源局申请《土地利用现状图》,避免违建,否则得不偿失。
(2025年7月3日《法治时报》记者 李成沿)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