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由表及里见长效

——广西合山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见闻

2025-06-27 16:12:11 来源:《广西日报》 -标准+

6月23日傍晚,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合山市岭南镇里兰村文化广场灯光亮起,村民蒙彩霞领着20多位姐妹踩着铿锵舞步备战今年的村舞大赛,“名次还是其次,主要是坚持跳舞以来,腰酸背痛的毛病在不知不觉中好了许多。”队员黄献玉笑着说。

一年前,从未站上舞台的蒙彩霞,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学习舞蹈,当年就获得了当地首届村舞大赛三等奖。喜报通过村文明实践站广泛传播,引起不小的反响。今年在她及一批舞蹈爱好者的带动下,每天傍晚都有大量村民参与到跳舞的行列中。热闹的气氛还吸引了许多老人和孩童观看,置身广场之中,音乐声、嬉闹声、闲谈声此起彼伏。

连日来,行走在合山市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榕树下的欢声笑语与文化广场的灯火交相辉映。在5月底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合山市岭南镇里兰村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更推动了各村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助力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以自治区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为基础,通过短期见效的物质减负,与培育文化认同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推动家风乡风民风不断向好。”合山市市长谭小春介绍,该市以村规民约制定宴席标准、典型示范倡导文明新范式、文化浸润深化思想认同等举措,形成“物质减负—观念转变—文化认同”的治理闭环,既解决浪费、攀比等表层问题,又触及思想观念落后的深层矛盾。

大操大办要不得!

聚民意定新规,“五个统一”为群众减负

过去,在不少乡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宴席攀比之风——酒席动辄每桌上千元、随礼数额节节攀升,人情债压得群众喘不过气。

义务红娘深入群众摸排登记单身青年信息。覃仁玲 摄

不能让陋习再继续!合山市通过全面推行先与村民协商,再统一桌数、菜品、随礼等标准的“五个统一”工作法,以制度约束减轻群众负担的同时,保障礼庆活动正常举办,实现“减负不减情、简办不简礼”,赢得群众广泛支持。

合山市北泗镇北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恒亮至今记得2023年10月那个下午,在村委会议室里,30多位村民围坐在一起,为村里红白事操办标准展开激烈讨论。“嫁女儿要彩礼是传统,不能一下子禁止。”“红白事礼金普遍越来越高,大家负担不起。”“酒席花费高,一场酒席要花几万块!”……这样的场景,自2023年自治区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以来,在合山市29个行政村不断上演。

合山市依托“一约四会一队”基层治理体系,组织村干部和网格员逐户走访征求意见,召开户主恳谈会、村民小组会等,累计收集群众意见1200多条。在走访调研中精准把握各村陋习痛点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推动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在合山各村落地。

北泗村,更是因地制宜开展治理——“我们村比别人多一个‘统一宴席地点’,村里住户密集,空地有限。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将宴席地点定在村里的操场。”吴恒亮说。此外,该村还把标准细化到红事不超20桌,礼金不超200元;白事则考虑实际不规定具体桌数,明确简餐标准,随礼不超100元等。这些经过村民充分商定的“规定”被纳入村规民约,得到了群众认可。

喜事如何办?

选典型传新风,文明范式助转变观念

“五个统一”破除了宴席攀比顽疾。但喜事如何庆、彩礼怎么定,难以标准化的问题接踵而至。合山市充分挖掘本地群众的智慧,通过选树典型给出新解法——“两边走,零彩礼”、升学礼代替升学宴,既守住礼的温情,又避免利的扭曲。这些典型悄然改变着村民观念,喜事不再以排场论高低,而是回归生活的温度与奋斗的价值。

合山一直有“两边走”的婚俗文化,男女双方平等、不掏彩礼、不备嫁妆,婚后两口子共同照顾双方的老人。合山将这一婚俗与移风易俗新风尚相结合,有效减轻老百姓因彩礼等带来的经济压力。

河里镇河里村村民吴姣艳的婚礼便是新风尚的生动体现。她与丈夫选择“两边走、零彩礼”的婚嫁模式,既没准备彩礼嫁妆,也未大办酒席。婚后,小两口日常照顾双方老人,隔三岔五两头走动,吴娇艳的母亲兰洁清感慨地说:“嫁出去的女儿不再是泼出去的水,而是两边都能依靠的顶梁柱!”

如今,合山市通过选树“两边走、零彩礼”典型代表25户,举办家风故事汇8场次,带动越来越多群众摒弃“大操大办”旧观念,让婚姻回归幸福与真情的本质。截至目前,该市已有102户家庭选择“两边走、零彩礼”婚嫁模式。

首届里兰村舞决赛。黎庶爽 凌小燕 摄

去年夏天,路过各村告示栏的村民发现,一份份印着本村优秀学子名字和录取院校的红色榜单格外醒目,往年此起彼伏的升学宴则大幅减少。

岭南镇溯河村“溯育”教育基金正是这场移风易俗的生动见证。村民自发捐款设立奖学金,张榜公示考上大学的孩子,还发放了奖学金,把对教育的重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支持。“以前比升学宴的酒席规模,现在比哪个村上红榜的娃娃多!”溯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诚笑着说。溯河村张榜后不久,各村纷纷效仿,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去年以来,合山市各村屯利用村集体经济共为342名大学新生举办升学礼、发放奖学金,让文明新风惠及更多家庭。如今,该市升学宴变升学礼的故事被搬上荧幕,通过讲述身边真实故事,为向优秀学习树立了榜样,进一步将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如何守长远?

以新风润民心,文明实践铸文明根基

“五个统一”、示范带动有效遏制了陋习,但移风易俗若仅靠外力约束,终究难以长久。如何让文明新风真正扎根?合山市深谙治标更需治本的道理——通过文艺汇演、文化景观墙、志愿服务等文化浸润,将零彩礼、升学礼等新风转化为价值共识。当“文艺+政策宣讲”模式让说教变讲故事,当微课堂将盲目攀比的危害讲成家常话,文明新风在乡村逐渐落地生根。

日前,在溯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一场精彩的移风易俗主题汇演活动正在上演。快板的节奏响起,台下的大爷大妈们跟着节拍鼓掌,“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新风遍城乡。摒弃陋习展新貌,树立新风正气扬……”这些朗朗上口的词句,来自村文艺文化队自行编创的《移风易俗快板30首》《移风易俗童谣24首》。

这是合山全域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合山市深挖老矿人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的精神内核,持续拓展“矿里老乡”志愿服务品牌,针对“一老一小”两大群体,创新打造文明实践“五个一”品牌。通过“一讲”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一课”传承矿区特色文化,“一书”培育书香校园氛围,“一影”传播和谐家风故事,“一展”树立身边榜样力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文明实践体系,推动文明新风浸润民心。

为弘扬厚养薄葬理念,合山市各村屯还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力量,推动退役军人志愿者与本村独居空巢老人形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常态化开展健康检查、卫生清扫、代购代办等暖心服务,切实提升老人的幸福感。每每提起帮扶自己的退役军人吴芳荡,83岁的独居老人李玉珍总是夸赞连连:“这些娃仔跟亲孙一样贴心!”

(2025年6月27日《广西日报》记者 李晟 合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覃丽丽)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