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当人们提起瑶乡,通常会将其与偏远、贫穷等印象联系起来。如今,在广西现有的6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有3个是瑶族自治县。
记者近日探访发现,近年来,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推动文化“活”起来、旅游“旺”起来、康养“兴”起来,为广西县域旅游高质量快速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巴马瑶族自治县积极推动文旅、长寿食品、特色医药、健康医养、生物科技等生态康养领域发展,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富川瑶族自治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探索深耕特色农业,传承瑶医康养,融合文旅生态,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斐然的绿色转型创新发展之路。
金秀 文化“活”旅游“旺”康养“兴”
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
金秀镇六段村,距县城20多公里,是一个以茶山瑶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最近,随着金秀“圣堂山1979”红茶品牌的发布,六段瑶寨引起更多游人关注。
近日,记者走进六段瑶寨,放眼望去,茶山如黛。骤雨忽至时,三两游人躲进茶室,轻啜红茶,看窗外薄雾吞没山峦,恍然懂得何为“煮茶洗尘,听雨栖心”。53岁的茶农苏小平轻捻新炒的红茶,茶汤金亮,氤氲的香气中,他望向巷道尽头两株枝叶交缠的千年红豆杉:“我们曾被称为‘住在山上的人’,但现在我们的人和茶都成功‘走出’大瑶山了。”
六段村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丰富,是金秀“百里瑶寨 风情画廊”黄金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六段村依托生态资源、茶山瑶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以创建金秀瑶韵茶业核心示范区为中心,大力发展茶叶、中草药及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引导群众通过“产业+就业”等方式持续增收。
如今的六段村,邻里和睦,乡风文明,文旅活动如火如荼,村寨宜居宜业宜商,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走出了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从六段瑶寨的茶旅路线,可以窥见金秀“生态+”产业融合绽放出的全新魅力。
据了解,近年来,金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禀赋,按照“山上种药、山下制药、山中康养”的发展思路,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品牌吸引游客。目前,全县瑶医药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11亿元,瑶药种植面积达18.34万亩,全县从事医药康养旅游业的经营主体有500多家,超过5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康养旅游事业,初步形成以集中药材种植、瑶药产品研发生产、瑶医诊疗服务、健康养生旅游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时下,以“杜鹃花”擦亮品牌、以“生态绿”厚植优势、以“文旅融”创新路径,金秀初步形成了“休闲旅游+民族风情+观光体验+养生保健+体育赛事”等系列旅游产品,打造出“山水观光、民族风情、康养度假、体育休闲”四大旅游品牌,“世界瑶都 康养金秀”的金字招牌成色更足,愈发闪亮。
2024年,金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7亿元,增长4.8%,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等国字称号。
巴马 加快建设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
巴马瑶族自治县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享誉世界的“长寿之乡”。
六月初夏,巴马世纪养生园在清晨中醒来。绿道上,不时可以看到操着各色乡音的“候鸟人”散步、舒展筋骨。
“我们相中的,正是这片山水赋予的康养禀赋。”世纪养生园创始人文蔚道出投资初心。这座占地230亩、投资25亿元的大型康养项目,以生态、膳食、人文、医疗等康养体系为依托,不仅提供巴马特色水土滋养,更量身定制健康生活方案,为业主构建全方位守护屏障。
如今,养生园内乡音汇聚成趣。“整栋楼几乎都是我们山东老乡。”业主王先生笑谈。全国34个省级区域乃至美、法等9国的高端业主在此汇聚,3000余人于此安家落户。
在距巴马县城仅约10公里的巴马赐福湖君澜度假酒店,目之所及,都是独具瑶壮民族特色的建筑群,200余间客房巧妙地隐匿于青山碧水间,雨后更是如同一幅云雾缭绕的仙境画卷。作为赐福湖养生国际度假小镇的先驱之作,这里不仅是广西首批职工疗休养基地之一,也成为中国热门的康养旅游目的地,日益引起欧美旅客的关注。
5月19日,赐福湖面倒映着璀璨灯火,瑶族姑娘的竹竿舞踏响欢快节奏。英国、爱尔兰、芬兰、挪威四国旅行商踩线考察团代表齐聚巴马,开启为期三天的康养秘境探索之旅。其间,考察团泛舟赐福湖,走访长寿水晶宫、百鸟岩、百魔洞等景区景点,为“天地赐福 仁寿巴马”的独特魅力所折服。
“巴马的风景是我见过的最惊人的景观,我们计划将巴马纳入北欧高端养生旅游线路,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养生理念,相信会让欧洲游客喜欢。”荷兰旅行商代表威廉·鲍德温·斯内尔说。
时下,巴马借力“240小时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正加速打造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继2024年亮相伦敦旅游展、首尔旅游展后,此次邀请欧洲主流旅行商实地探访,标志着巴马“长寿研学”“地磁疗愈”等特色产品正式叩响北欧市场大门。
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这片热土上还有着更多生动实践。
记者从河池市巴马生态环境局等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巴马深化探索三产创新融合,将“旅游+”扩展至休闲、田园、生态、科普、研学、户外、体育、康养、非遗文化等领域。同时,借助自身世界级康养资源优势,结合深圳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方面的先进理念、雄厚资金和人才科研优势,与深圳市合作共建“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将绿水青山接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创建世界级康养基地。
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巴马经济社会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了广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等荣誉。
富川 农文旅融合绘乡村新篇
富川瑶族自治县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其地形特点可以用“五半山岭四平原,半分山水绕田园”来描述。
近日,记者步入富川富阳镇新坝村委虎头村,一栋栋3D彩绘民居色彩斑斓、耀眼夺目。来到观景栈道,只见青山、蓝天、白云、晚霞倒映在清澈、平静的龟石水库,一只小船划过,泛起一片涟漪,此情此景,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虎头村毗邻龟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是3D墙绘中国华南第一村、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它还是水库移民村,为了让虎头村脱贫致富,近年来,富川县委、县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开展“五化”工程。
近年来,虎头村引进专业的旅游公司负责整个景区的运营策划,吸引优秀青年回村创业,12家旅游相关商铺全部重装开业。村里“靠水吃水”,挖掘“渔”系列文化,做强手工粉条等特色产业,打造了“秘制酸辣粉条”“虎头长寿鱼汤”等特色美食,每年全村手工粉条和水库鱼干等产值达到400多万元。此外,还常态化开展“社火祈福节”“开渔节”“逐梦虎头”等节庆表演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
地处龟石国家湿地公园和西岭森林公园核心区域的柳家乡茅刀源村,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茅刀源西岭药谷就坐落于此。
2017年,锦沐仁和公司董事长席磊返乡创业,在绿水青山、环境优美的茅刀源村,通过土地流转,租下1200亩土地,与华润三九签订中药材种植订单,带动本地村民每年户均增收1.5万元。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大力发展瑶医药产业,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瑶医药产品,带动茅刀源村发展乡村旅游,每年游客达8万人次,收入达100万元。”席磊介绍。
朝东镇岔山村是“潇贺古道”经由湖南进入广西的第一个入口,有“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的美誉。该村干净整洁,古民居、石板路、石板桥等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岔山村创新“古村+美食+互联网”模式,发展生态乡村休闲游,推出古道油茶、梭子粑、凉粉等知名小吃。该村是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每年游客量达60万人,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3.3万元。
富川,环境宜人,生态宜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等连续8年到龟石国家湿地公园过冬。2024年,富川23个村入选全国“发现乡村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富川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扎实推进“1个精品村、10个示范村、28个提升村”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通过推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推动农村环境整治、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监管等,推进“美丽富川”乡村建设。
记者获悉,今年富川将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区域性瑶医药集散中心,强化融合发展,推动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更有魅力,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消费均同比增长10%以上。
(2025年6月25日《广西日报》记者 余锋 刘琴 通讯员 周尚发 韦夏妮)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