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025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观察

2025-06-19 17:22:28 来源:《陕西日报》 -标准+

千亩麦田不见人,只见“铁牛”自奔忙。这是发生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利民无人农场的一幕。6月12日,以“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进粮油经提质增产”为主题的2025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

活动现场,潍柴雷沃等国产农机领军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端智能“农机天团”与智慧管理平台组合亮相,在古老的渭水之畔,为中国农业迈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的征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业演示区里,麦浪翻滚。种粮大户张建民目光灼灼,紧盯着田中奔忙的“铁牛”,啧啧称奇:“真是神了!这收割机自己就能拐弯、绕开障碍,跟长了眼睛似的。”

顺着张建民的目光望去,只见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凭借北斗导航系统和多传感器融合的“智慧眼”,在田间灵活穿梭,轻巧地避开电线杆、树木等障碍物。无人驾驶拖拉机牵引着打捆机紧随其后,转眼间,散乱满地的麦秸就被打包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圆捆。待秸秆清理一空,电驱精量播种机随即登场,以每小时10公里至12公里的速度精准播下玉米种子。现场的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赞叹声此起彼伏:“这速度,能顶几个老把式!”“瞧那行距、深度,比尺子量的还准!”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机器的更新换代,还是一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人员说,“我们的路径很明确: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据了解,相较于传统农机作业,这些无人农机可通过5G网络与云端平台实现实时交互,在作业效率提升30%的同时,燃油消耗降低10%,作业精度达2.5厘米,即使在复杂地形也能全天候精准作业。

活动现场另一侧,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高高矗立,吸引大批观众驻足围观。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清晰展现出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的强大功能:实时追踪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变量施肥、出苗率、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粮食损失监测等数据一目了然。

“这就是指挥整个无人农场高效运转的‘智慧中枢’。”技术人员介绍,该平台可通过埋设在田间的物联网传感器,动态监测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等信息,并结合灌溉、养分、病虫害、作物生长4个AI模型,为田间管理精准开方,指挥无人农机“按需投喂”。同时,农机作业数据实时回传,形成“数据采集—模型分析—精准执行—反馈优化”闭环,实现农业生产从传统经验决策向数据智能决策转型。

种了几十年粮的王九利对此感触颇深:“过去靠天吃饭、凭经验下肥。现在可不一样了,土地能自己‘开口说话’,我们农民也要跟上时代,心里有‘数’,干活才不慌!”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本次“田间日”活动作为一个窗口,让人们直观感受到科技为农业赋能的强大力量,不仅是新技术、新装备的展示舞台,还是农业发展理念更新与变革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陕西省紧抓国家实施“两新”“两重”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通过研产推用一体化推进,加快智能农机装备迭代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558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3%。

与此同时,“智能农机+智慧平台”双轮驱动的智慧农业画卷正加速展开,随着科技动能持续奔涌,农业现代化之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2025年6月19日《陕西日报》记者 张佳仪)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