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大家都见过,红色的(中华包装)口感纯正醇香,新号福利。”近日,在一个社交平台直播间,两个不露脸的主播正在卖力地喊着。在屏幕中间,与香烟品牌荷花、南京、中华包装近乎一致的产品撑满了整个镜头。
与寻常直播间不同,该直播间并没有详细介绍产品,而是用“懂的都懂”之类模棱两可的话术。例如介绍一款类似中华香烟包装的产品时,该主播称:“下面上一条红的,懂的都懂,新号开播,我们要的是排面。你们秒拍秒付,不要占我单。”点进该产品的详细页面,但该产品的介绍页面并没有介绍产品信息,只是在产品标题上写了“浓香型茶叶礼盒装高档茶送礼2024新茶”的字样,另外几款产品也是类似的介绍。价格方面,大部分产品基本为10元、9.9元一份。
在直播间咨询“这款产品是否是中华”时,客服没有回复询问,而是说具体以下单时的描述为准。而在下单后收到的是包装写着“中华”的茶叶产品。
按照法律规定,香烟是不允许在网络平台销售的。网上销售香烟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可构成犯罪。但茶叶用近似香烟的包装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却不主动介绍与知名产品的关系,对消费者构成了误导。
近年来,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白菜价”的商品总能吸引很多消费者“捡漏”。除了上述打擦边球仿香烟售卖茶叶的行为,还有因低价或优惠促销下单,结果买到迷你尺寸产品的消费者也不在少数。例如:有网友下单了一对镇宅石狮子,收到之后却只有几厘米大小;另有一位网友展示了家人在网上购买的纸巾,一整提纸巾与手机壳的大小差不多;还有网友花19.9元买了一整篮月饼,实际只有四个,每个月饼和指节差不多大小……
商家这种玩尺寸游戏、障眼法,甚至虚假宣传的行为,被蒙骗的消费者就只能吃“哑巴亏”吗?针对这些问题,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孙宜前律师进行了解答。
电商平台不能成为“陷阱”“套路”的集聚地。需各个相关方共同形成治理合力,给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公平、诚信、放心的购物环境。只有当“靠一锤子买卖占小便宜”的商家越来越少,靠诚信经营、赢得招牌、赚得口碑的商家越来越多,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舒心消费,消费市场才能更加健康繁荣发展。
来源 | 《法制文萃报》
编辑 | 吴灏 唐亦轩
版面制作 | 赵佳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