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安徽立法护航茶产业发展

2025-06-17 16:19:05 来源:《安徽日报》 -标准+

安徽素有“茶乡”美誉,全省10个市、56个县(市、区)产茶,有22个面积5万亩以上的茶园,是全国农业大省、产茶大省。2024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干毛茶产量18.1万吨、产值239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做好茶产业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徽茶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茶产业发展决策部署,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为安徽省茶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记者从安徽省司法厅了解到,为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安徽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聚焦打造千亿级茶叶绿色食品产业目标,大力实施茶产业振兴行动,开展茶园改造,提升加工水平,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产销融合。2024年全省茶叶出口2.4亿美元,位列全国第二,出口市场覆盖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有必要通过立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用法规制度固化下来。

安徽省茶叶资源丰富,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名扬中外,还拥有霍山黄芽、岳西翠兰等上百种名优茶品。名茶汇聚的同时,安徽省茶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不足、茶产业链不够完善、要素保障仍有欠缺等,有必要通过立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制度供给时效性。

据安徽省司法厅相关部门介绍,此次立法主要包括健全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规范茶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产业要素支撑、细化监管服务措施等内容。

在健全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方面,明确“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融合、联农带农,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原则,提高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将茶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规范茶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方面,以建设高标准良种茶园、生态茶园为重点,坚持适区适种、适品适种,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强化茶叶种植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的指导管理,支持社会化专业服务;以打造现代加工体系为重点,科学布局茶叶初加工中心,支持开发新式茶饮等精深加工产品,打造茶产业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构建商贸流通网络为重点,支持开展品牌建设,制定完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

在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注重培育壮大融合主体,支持茶叶生产经营者同业整合、兼并重组,打造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茶产业企业。鼓励茶产业企业牵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农共同参与,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联结机制。推动茶文旅融合,支持茶叶产区开发茶旅融合新业态,组织开展茶文化、茶科普进校园活动,传承茶艺、茶理、茶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茶文化丰富内涵,讲好茶文化故事,促进茶文化传播和走出去。

在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方面,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茶叶生产经营者联合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合作共建科研平台,研发推广先进装备和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加大资金、金融、保险、用地等政策支持,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茶产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支撑。

在细化监管服务措施方面,健全标准体系,明确茶叶生产经营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包装标识的规定和标准,鼓励茶行业社会组织、企业制定和使用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要求茶行业社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规范,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推行“综合查一次”等联合行政检查,加大茶叶质量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茶叶品牌保护,维护茶叶市场秩序。

(2025年6月16日《安徽日报》记者 李晓群)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