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江苏省举办“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巡回宣讲会

下得去留得住,“螺丝钉”能成顶梁柱

2025-06-17 16:19:05 来源:《新华日报》 -标准+

从航空制造一线的“螺丝钉”到乡村振兴的“新农人”,从社区治理的“多面手”到基层医疗的健康“守门人”……6月16日,2025年江苏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首场宣讲会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他们用亲身经历诠释了“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作为”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向下扎根、向阳生长的力量。

甘做大国重器“小小螺丝钉”

“大家知道一架飞机上一共有多少零部件吗?基本都是百万级的。2012年我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想象中高大上的造飞机工作,实际上只能接触到一颗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航空工业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工艺员陈玮的开场白引来全场笑声。这位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双高”人才(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用12年时间诠释了“螺丝钉精神”的当代价值。

陈玮坦言,每天与最不起眼的螺丝钉打交道,刚开始也很迷茫困惑:一颗螺丝钉能影响什么?直到他了解到国际上一些有名的空难,都是因一颗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引起,才真正明白“质量是航空人生命”的分量,实践中他还发现,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加工看上去简单,但想要真正做好却很难。

为攻克大深径比小孔加工难题,他拜镗床老师傅为师;为精准安装平口钳,他经历上百次失败;为解决航空整流罩生产顽疾,他发明自定心数铣夹具。如今,陈玮带领团队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智能制造的跨越。“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陈玮的表白,让在场学子热泪盈眶。

晒不黑的“新农人”让土地变酷

“我奶奶曾以‘没毕业’搪塞邻居,直到我在《新闻联播》里出现——她终于接受,孙女真的在种地。”“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江苏果牧不忘农场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华梦丽的讲述充满幽默。这位95后用10年时间将传统农场升级为“生态循环农业+研学”综合体,免费技术性扶持农户700余户。

为攻克草莓苗病害,华梦丽和同伴在灭菌室里“蒸桑拿”3个月,试遍上百种配方,最终找到了适合草莓苗各个阶段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培育出了优质草莓“芯”,不仅让亩产与优质果产量大大提升,还让草莓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现在的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而是芯片、数据和专利。”华梦丽笑称,晒不黑的“新农人”,正让土地变酷!

“学环境设计的我,曾纠结去大城市还是回农村。直到家乡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我知道,机会来了。”泰州市姜堰区小杨社区党委书记王政展示了他设计的“先锋驿站”:1.6公里外的公交站曾是村民痛点,他亲手绘图纸,打造出集停车、文化、便民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如今的小杨村每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237个。

华梦丽和王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邀请现场大学生一起参与乡村振兴——基层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青春之花绽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十年前,我也打过退堂鼓。”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邱金泉坦言,南京大学硕士毕业选择基层医院时,一度因条件简陋动摇,但一封信改变了他——一位颌面部感染反复发作的老人,经他20天精心治疗后写下:“邱医生,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援陕支医的经历,更让邱金泉理解“基层”的重量。在陕西榆林市佳县,他目睹鼻咽癌老人因就医延误离世,从此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二次援陕。“有些遗憾无法弥补,但多走一里路,就能多点亮一盏灯。”如今,他带领团队研发微创无痛拔牙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党政办主任唐玲的分享充满温情。十年前,作为“三支一扶”遴选的外地大学生初到如东,因听不懂方言闹出乌龙。如今的她已能用方言帮村民卖藏红花,为当地困境儿童点亮“梦想小屋”。唐玲说,选择基层不是人生的“退路”,而是青春的“进路”。

省人社厅副厅长封春晴表示,这些“最美”代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精神风貌,希望同学们聆听时代强音,校准人生航向,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建设大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成长成才。江苏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健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满足高校毕业生多样化需求,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近年来,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每两年组织开展“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评选宣传活动,共选出40名“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其中2人入选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2025年6月17日《新华日报》记者 黄红芳)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