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金点子”律师张璐:两年办理10起无罪案件

2025-05-08 16:32:35 来源:《法制文萃报》 -标准+

曾获得北京大学最高荣誉奖学金的张璐,成为执业律师只有两年时间,就办理了10起无罪案件,用自己的专业和努力为青年人作出榜样: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

正式执业只有两年时间,竟然成功办理了10起无罪案件——这对执业很多年的资深律师来说,都未必能够轻易做到。但不满30岁的张璐,做到了。

与张璐初次见面,是在2024年元旦前夕,几位年轻人的聚会上。那时她还不满30岁,学生稚气还未褪去。后来才知道,再过十几天,她拿律师证才满两年时间。朋友介绍说,她是北大高才生,紧接着补充了一句:“别看张璐年轻,法律功底可是很厉害,这两年做了10起无罪案件。”这让在场的人,对这位“小姑娘”刮目相看。

张璐

如果说刑事辩护是律师业务的“皇冠”,无罪辩护成功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对任何一位律师来说,如果短时间里做了两三起无罪案件,可能会有运气成分。但短短两年时间,成功办理10起无罪案件,一定不是单纯靠运气了。

听完朋友的介绍,出于职业的警惕,记者还不完全相信。毕竟在律师行业,故意夸大自己办案水平和真实数据的不乏其人。但随后,等张璐给大家分享完其中两起案件背后的巧妙思路后,记者脑子里立马蹦出一句“这姑娘真不简单”,随即和她预约了采访。

但再次和张璐律师面对面,听她讲述这些无罪案件背后的精彩故事以及成功经验时,已经是一年之后了。彼时她又有一些案子陆续结案,增加了新的“战果”,我们的话题就这样展开了。

手握“黄金”履历职业之路却一波三折

拿到张璐的简历,最先吸引记者的,是她在校期间获得的一连串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连年)、北京大学三好学生(连年)、北京大学专项一等奖学金(连年)、北京大学广药王老吉奖学金等。

张璐就读北京大学期间所获荣誉

毫无疑问,取得以上任何一个奖项都不简单。其中的“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可以说只有在金字塔尖的学生才能摘得。这是北京大学校设年度最高荣誉奖学金,申请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成绩优异,创新能力、实践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表现突出”。

除此之外,她还获得过第五届“冰律杯”北京大学法学院新生辩论赛冠军荣誉,这一比赛结果,也给她此后的律师之路埋下了“信心的种子”。

然而,手握这样的简历,并没有让张璐接下来的职业发展一帆风顺,甚至有些坎坷。

2019年,就在张璐即将从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之际,母亲突遭重病,家里还有年少的弟弟需要照顾。作为长女的张璐,与母亲感情素来深厚,她决定先从律师做起,以便减轻家庭负担。为此她放弃了已被北京市某中级人民法院、河北某省直机关拟录取的工作机会。

在选择加入哪家律所时,多家以非诉讼业务见长的红圈律所都对她抛出了橄榄枝,这对大部分法学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但张璐不愿轻易放弃自己所学的刑法学专业,最终选择加入了一个刑事律师团队。然而在此工作不到半年时间,团队负责人就面临业务收缩、报酬难支的窘境。不得已,张璐只能另谋出路。

此后她加入到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律所,虽然规模不大,但团队成员大都是刑事业务出身。在此期间,除了日常的法律事务外,她还被安排做过党务、行政、宣传等工作。张璐却丝毫没有抱怨,反而觉得这些看似与主营业务无关的工作,帮助她实现了个人能力的全面成长。

拿到正式执业证后,张璐加入到如今所在的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那时疫情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很多年轻律师都面临无案可做的处境,张璐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开支压力。她至今都记得,自己接到的第一个案件,也是第一起无罪案件,就是在她即将打包返回河北老家前夕。

同事的一个电话,留住了她。

力挽狂澜铸就刑辩“金招牌”

电话中,同事告诉张璐,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从网上购买了一本护士证,参与某公司的核酸检测采样,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被抓了。尽管当时张璐办案经验不多,但她平时做事认真、待人真诚,加上北大刑法学专业毕业,所以同事希望她能帮忙代理这个案件。

介入案件后,张璐和同事先为当事人争取到了取保候审。在与检察机关沟通案件的定性与情节时,张璐发现,关于伪造(非国家机关)证件类的犯罪,只在“两高”的司法解释中,对伪造机动车行驶证作了明确规定,其他案件则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本案涉及到的伪造护士证,法律并没有直接的规定,对此,张璐提交意见认为,本案应当参照伪造机动车行驶证“累计购买三本才入罪”的标准定罪量刑,否则仅应治安处罚。不过,这一意见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检察官的支持。

张璐并没有放弃,她又通过大数据检索到北京市近几年关联罪名的131个不起诉案例,并从中筛选出47个案例,交予承办检察官,作为适用不起诉意见的明确依据。多方努力之下,检察机关最终认为该案虽然构成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同时基于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对该案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张璐坦率告诉记者,这个案件最终取得不起诉效果,除了她和同事所做的沟通工作发挥作用外,“还和疫情防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有关,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如果说第一个案件有运气成分的话,张璐代理的“POS机套现涉非法经营不起诉案”,则更能体现她对案件抽丝剥茧的专业能力以及据理力争的坚韧性格。

该案发生在距离张璐老家不远的河北某地。起诉意见书指控,当事人以虚构交易的方式使用POS机,为信用卡持卡人进行套现、代还等非法支付结算业务,共计套现金额300万余元。

接受委托时,案件已被拖延将近两年时间,检察机关即将把案件移送法院起诉。嫌疑人认罪认罚的话,可争取缓刑,否则可能判处实刑。张璐查阅卷宗之后,很快找到了这个案件的突破点——没有审计报告。

第二天,当事人带着张璐来到检察院,进去沟通十分钟后,刚走出检察院大门,她就给当事人送来了第一个惊喜:“可以不签了,检察官同意退回补充侦查了!”

等审计报告出来后,张璐又从几方面提交意见,认为该案不构成犯罪:一是,侦查机关制作的报表只显示了每张卡的交易金额,并不代表信用卡的套现金额,其中有大量真实交易;二是,当事人并没有利用POS机帮他人代还信用卡获取任何经济利益,其扣除相应的手续费实际由银行收取。

在张璐的多番努力下,原本执意要按照缓刑建议提起公诉的检察官改变了看法,决定对该案作出“让当事人完全没有想到”的相对不起诉处理。

随着上述两起案件带来的良好办案效果,张璐在律所渐渐有了名气。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遇到张璐的同事时,对方如此评价她,“在刑事领域特别亮眼,年轻有朝气!”

找到突破案件的那条“金线”

2023年8月份,张璐的律所接到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案件,当事人利用自己开立的手机通讯业务营业厅,开展为淘宝、京东等平台的“拉新”活动,获取顾客手机号和二维码,每成功注册一个会员会获取数元小额利益。

决定接受委托时,张璐正在出差的路上,而第二天下午4点,当事人就要到检察院签署认罪认罚书。她很快先与本案的当地律师电话沟通,希望先叫停认罪认罚程序。电话那头是一位年长的律师,对方明确告诉张璐:“听声音你年纪不大,这个案件我跟很久了,当地的情况你不了解,这个案子(争取不起诉)没戏!”

挂了电话,张璐又赶紧拨通了该案检察官的电话,希望推迟认罪认罚程序,等她提交完法律意见书再做决定。而此时,张璐却发现检察官说的方言,严重影响着双方的沟通效果,而此时赶到案发地贵州也不可能。她当机立断,立马想到通过12309检察服务中心网络平台递交了自己的不起诉意见。不久之后,当事人接到检察院的电话通知:认罪认罚程序暂缓进行。

此后,张璐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案,发现了突破点:“拉新”活动有一部分是经过机主同意操作的,这一部分不应涉刑。在张璐的指导下,当事人又争取到了上百位用户的谅解书,张璐提交的代理意见书也得到采纳,检察机关最终对该案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

“在收到不起诉的结果后,最初和我电话沟通的那位当地律师,也成了我朋友圈里密切互动的好友。”张璐的专业能力,不仅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赞扬,还得到了律师同行的高度认可。

张璐律师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

在此之后,张璐又陆续代理了多起无罪案件:河北唐山李某某诈骗案,介入时已报捕,三天后完成不批捕,之后解除取保候审;北京叶某涉嫌医保诈骗案,不批捕之后,最终解除取保候审;北京李某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获得相对不起诉处理决定……

在张璐看来,她做的这些无罪案件中,不排除其中有运气的成分。“但这个运气一定是要建立在你用专业说服办案人员的基础上,首先要找到解决案件症结的那条‘金线’,全力以赴,剩下的才是运气。”

“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过去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不管案件大小,我都在用尽全力去拼。”采访中,张璐说出这句话时,格外铿锵。如今,这些她曾不辞辛苦攻克的案件,不仅让她收到当事人赠送的多面锦旗,还让她连年拿到律所颁发的“专业贡献奖”(200多人评选三位)。

是金子迟早会发光

工作之外,张璐也结合办案心得,书写了大量法律分析文章。记者在她的个人公众号“世间有鹿”中看到,这些文章往往意指她在办案中所发现的真实问题,如法律规定与办案实操脱节的问题,或者行刑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等。

张璐所办无罪案件获得“经典案例”荣誉

比如,目前法律对“羁押必要性审查”,仅仅规定在批捕之后。但她通过自己所办的案件认为,羁押必要性审查应提前至刑事拘留期间,以推动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权从“阶段控制”走向“全程控制”。该文章还被收入“第三届京津冀刑事辩护研讨会刑事诉讼法修改暨刑事辩护新发展”论文集(上册)。

在这些文章中,她所分析的问题具体而微、逻辑紧凑、表达严密、用词考究,极具启发性,体现出一个年轻法律人积极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优秀品格,并为此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从中可见她在过去代理案件中,做了很多案头活儿,下了很多真功夫。

记者了解到,随着口碑逐渐发酵,张璐也有了更多新的头衔,目前她担任着律所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石景山区青少年法律赋能基地导师等,并受邀为北京、内蒙古、宁夏、广西、深圳、海南等多地政府开展非法集资宣传。

就在发稿前夕,记者还收到了张璐的好消息,她已被中央党校拟录取,即将成为国内第一批纪检监察博士。而她在律所,也组建起了自己的团队,未来在办案的同时,她还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博士深造中。

“刑事辩护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不仅是把它作为‘事’去完成,更把它当作‘业’来坚守。如果再选一万次,我还是要做刑辩律师。”提到自己的刑事辩护工作时,张璐总是眼中有光。她用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真诚践行着: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哪怕幽微,但一定有被人看见和认可的那一天。

(2025年5月8日《法制文萃报》记者 彭飞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