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让传统村落成为文化自信的“安徽名片”

2025-04-18 17:01:34 来源:《市场星报》 -标准+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活态博物馆”,承载着农耕文明的记忆与乡愁。作为传统村落资源大省,近年来,安徽率先构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的“安徽模式”,黄山市、宣城市等地更是以特色化实践,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等深度融合,成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标杆。

从守护“乡愁”到政策保障

2023年,安徽出台《关于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传承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立法进程;2024年,《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条例(草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5年3月28日,《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7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安徽传统村落保护迈入新阶段。

《条例》明确要求建立“传统村落名录”制度,对空间格局、历史风貌、非遗资源等提出严格认定标准,并强调“不得以保护为由强制迁出原住村民”,保障村民权益与村落活力。同时,针对徽派建筑保护难题,黄山市制定《徽派民居建设技术导则》《传统建筑修缮技术指南》等地方标准,细化马头墙、砖雕等12项徽派建筑特色元素的技术规范,并成立徽派古建产业学院,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为古建修缮与活化利用注入科技动能。

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

安徽以“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为原则,推动传统村落从单一保护向多元利用转型,探索出了文旅融合、数字赋能等创新模式。

黄山市歙县将传统村落与基层治理创新结合,通过挖掘徽州古井文化中的“和合共生”理念,打造“歙事井然”治理品牌,以文化浸润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全国基层治理典范。黟县则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地资源,推动“传统村落+康养”融合,引入高端民宿、生态疗愈等项目,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目前,黄山市民宿总量达3200余家,占全省70%以上,形成塔川书院、西溪南等民宿集群。

在宣城市绩溪县,首创“数字保护绩溪”模式,建成沉浸式光影艺术空间、非遗数字馆等,通过AR技术再现徽州传统生活场景,让非遗技艺、民俗活动“活”起来,并入选住建部“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示范案例,为全国提供数字化保护样板并在全国范围推广。

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有807个村落纳入省级以上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其中469个入选国家级名录,数量位居全国第七。黄山市以31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宣城市则以8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位列全省第二。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徽风皖韵中渐次展开。

(2025年4月17日《市场星报》记者 王珊珊)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