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异涉及财产分割问题时,极易引发矛盾纠纷。近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调解了一起赘婿分家析产纠纷案,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自愿达成涉案财产的处置协议,实现了定分止争。
案情
权某某与李某甲经人介绍相识,于2018年10月19日登记结婚,婚后权某某入赘到李某甲家,与其父母、妹妹李某乙共同生活,2019年6月24日,李某甲生育一男孩。
好景不长,婚后权某某与李某甲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权某某向互助县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经多次调解仍未能弥合夫妻感情。2024年12月9日,权某某再次起诉离婚。
经互助县人民法院调解,原告权某某与被告李某甲解除婚姻关系,婚生子由被告李某甲抚养,财产因涉及第三人权益未分割。今年3月4日,原告权某某起诉被告李某甲、李某乙及其父母,要求四被告给付其应得的房屋款16.7万余元。
审理
经互助县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17年7月31日,被告李某乙以个人名义购买位于互助县威远镇某小区的一套房屋,房屋面积为130.93平方米,房屋总价值为40万余元,被告李某乙自己支付首付12万余元,用公积金贷款支付剩余购房款28万元,被告李某乙的父母对购买的涉案房屋未出资。原告权某某与被告李某甲婚后装修涉案房屋并居住,自2018年7月至2023年10月,其间共同偿还贷款17.7万元。
针对入赘婚姻的特殊性,法官从涉案房屋的归属和现有市场价值、各当事人应有的权益、分家析产审理的裁判规则及法院审理后执行风险等方面进行释法明理,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情绪安抚和心理辅导,避免矛盾升级;调解员引导双方当事人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换位思考,从农村习俗、家庭亲情、赘婿承载的心理问题等方面入手,耐心做思想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涉案房屋由被告李某乙所有,李某乙分两期给付原告权某某房屋折价款11万元,于今年5月27日前全部付清。
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1063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2025年4月18日《青海法治报》记者 郭佳 通讯员 陈树莲)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