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安徽定远县积极探索“小投入、易操作、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邻里互助”破解农村养老困局

2025-04-03 14:47:38 来源:《安徽日报》 -标准+

最近,每天忙完自家麦地里的活,78岁的安徽省定远县能仁乡能仁社区农民李忠田就会来到村里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站点李长东家,跟20多位老邻居、老伙伴们一起打打牌、唠唠嗑。“以前要花钱理发,量血压得跑到镇上医院。现在理发师、社区医生经常到站点来服务,方便还不花钱,咱们这日子甭提多舒坦了。”李忠田对记者说。

作为农业大县,定远县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大量年轻人流入城市,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留守老人的照料与情感关怀成为难题。对此,定远县在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小投入、易操作、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倡导邻里互助,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服务,心理上更易接受;另一方面成本较低,无需大量资金投入,通过村民的自愿参与就能运转,深情守护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

在具体实践中,定远县以党建为引领,构建“1+1+N”站点服务体系。乡镇党委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投身互助养老工作,总站统筹指导各分站点。互助站点则依据“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合理设置在村民组适宜的老年人家中,由签约老人负责日常管理。村级党组织通过按时开放站点、签约健康档案、安排兼职服务人员等措施,保障互助养老服务有效开展。

能仁乡能仁社区涧东组村民李长东、陆长凤夫妇的家被选为服务站点后,老两口的生活也多了很多乐趣。“我们也没有什么累的,外面的卫生都有保洁员打扫,社区工作人员也经常来了解情况、提供服务。”李长东夫妇对记者说。

“有时遇到点烦心事,大家能帮着出出主意,我们在这里也开心。孩子们对我们也放心了,能在外面安心做事了。”能仁社区村民李忠柏说。

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重点解决站点高龄、失能失智、留守(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问题。站点制作了包含困难帮扶、心理疏导、就餐就医等15项内容的互助养老服务清单,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同时,由年纪相对较轻、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与高龄、独居、空巢、身体较差的老年人自愿建立互助帮扶“对子”。同时,规范履行协议签订手续,明确各方责任,保障互助养老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乡有一个总站,下辖5个分站。目前到站点来活动的约有225人,通过宣传,已自愿签约37对,建立互助帮扶‘对子’。”能仁乡能仁社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金长志对记者说。能仁社区小王组村民韩永红与韩明兵便是村民互助的签约对象之一。谈及帮扶人,韩永红满是感激:“我身体不好,身边离不开人,多亏了有他。”韩明兵则笑着回应:“他老伴农忙时不在家,我就过来帮忙照应一下。我们一起聊聊天、散散步,挺好的。”

“目前,我县已在能仁乡、界牌集镇探索建设了农村互助式养老示范点,从运行情况来看,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有利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定远县民政局养老股股长朱正明告诉记者,农村互助养老站点更多起到的是一个精神家园的作用,生活上有个基本照应,老人大多在家就餐。对有就餐需要的老人,各乡镇、村的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可以提供老年助餐服务。

目前,定远县已拥有30家养老机构,2500张床位,建成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70多个。今年,该县还将新建11个农村幸福院,并通过农村互助式养老示范点建设,让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025年4月2日《安徽日报》记者 罗宝 通讯员 周荔 谢燕林)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