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2025-04-02 16:35:07 来源:《新华日报》 -标准+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高质量党建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政治保障,全面加强党对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和制度领导,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更加扎实稳固,乡村民众生活更加富裕幸福。因此,基层党建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组织自觉,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打造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强化自身建设,找准角色定位

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团结带领乡村居民共同致富,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坚实基础。基层党组织应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找准角色定位。

强化思想武装。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应积极通过党员教育培训、干部教育培训、“三会一课”等,加强对广大基层党员的思政教育、德行教育。定期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开展“三农”工作、乡村振兴工作相关重要方针政策等的集中学习,引领广大党员明确乡村振兴工作的目标、要求、思路,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强化组织建设。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切实做好政策宣传、方向把控、质量监督等工作。健全中央统筹、省总负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打造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层层压实、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优化队伍结构,不断融入新鲜“血液”。打破资历、身份、地域、学历限制,重点挑选在基层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退役军人、“双创能手”、“致富标兵”等公共服务人才、领导组织人才、经济发展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健全准入与退出机制,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将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实际表现纳入考核评估范畴,激发基层党建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强化作风建设。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实践研学、党风廉政建设专题研讨会,强化廉洁意识。依托重大节庆活动、纪念活动等,组织开展党风廉政相关的知识竞赛、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活动,强化广大基层党员的廉洁教育。坚定不移地强化问责追责机制,严肃查处基层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将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鼓励广大村民通过党务公开栏、意见投诉箱等渠道,积极参与对基层党员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的全方位监督,打造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聚焦为民服务,凸显治理实效

依托党建赋能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发展、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指数,让乡村居民在共建共享中感受到致富成果和经济实惠。

集中统筹,实践调研。村“两委”领导班子应协同驻村工作队、志愿者、社会组织等,从基层一线的实践调研、走访调查工作中,明确乡村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中的重难点、资源概况和工作切入点,制定详细的工作清单和发展规划。强化资源统筹,采取合作社经营、“返租倒包”、土地流转、“家庭农场”等方式,将零散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利用,用以粮食种植、果蔬种植、畜牧养殖等经营活动,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发展效能。同时,尝试构建“党建+合作社”“党建+乡村企业”“党建+公司”等利益联结体,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将闲置的房屋、建筑等公共资源改建为文体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卫生室、党团活动中心、乡村民宿、电商工作室等,满足乡村居民多元文化需求。针对乡村特有的文旅资源,注重保持其本真面貌,坚持走差异化发展路径。例如,基层党组织可协同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优秀文化达人、文旅创业青年主体等,共同发展红色研学、生态旅游、共享农庄、民俗旅游等,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助力乡村特色发展。

保障兜底,服务支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和政策宣传作用,通过乡村公告栏、乡村广播、宣传手册等载体以及政策宣讲活动等方式,及时将“三农”工作相关的扶持政策、利好政策等传递给广大乡村居民,激发广大村民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动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文旅发展。基层党支部应积极搭建金融机构、地方优质投资企业、创业致富能人、优质发展项目主理人之间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恳谈会、意向交流会、项目分享会、业务研讨会等活动,帮助乡村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助力优质发展项目尽快落地。基层党支部应与当地金融机构签订合作意向,采取支部担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股权质押等多种方式提供抵押保障,为有需要的农场、农村、农民等提供多元化的信贷服务和特色信贷产品,打通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绿色信贷等多种投资渠道。构建基层党支部包联到户、包联到人的精准帮扶机制,采取思想帮扶、政策帮扶、资金帮扶、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为乡村居民、乡村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乡村治理,文明共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组织开展乡村生态治理,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农业污染防治等,助力美丽乡村更为宜居。基层党支部应加快推进文明村规的制定、婚丧嫁娶风俗的改革,组织乡村教师、文化人才等编纂村史、地方志等,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定期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传统美德为核心,以邻里相帮、尊老爱幼、诚信友善、感恩孝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定期开展“最美家庭”“致富标兵”“模范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活动,进一步培育淳朴家风、文明新风。

(作者单位:中共锦州市委党校)

(2025年4月2日《新华日报》才银)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