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检察官了,你们不仅细心周到,还亲自上门送法律文书,帮我们兄弟俩解开了20多年的心结。”年逾古稀的被不起诉人陈某感激地对办案检察官说。
案件发生在2024年冬天,陈某和陈某某是亲哥俩,居住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某偏远村庄,且两家是前后邻居,因陈某一家长期往其哥哥陈某某房屋墙根倾倒污水,使院墙有坍塌的风险,双方引发争执,进而产生肢体冲突,导致双方均受伤,陈某某的伤情被鉴定为轻伤一级,而陈某则成为了这起故意伤害案的犯罪嫌疑人。
东阿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受理此案后,办案检察官并没有因为案情看似简单就敷衍了事。他们深知,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着的是两家人多年的积怨和矛盾,便决定运用“办案+听证+释法+调解”的多元化方式,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刑事诉讼的全过程。
为了查清案件中伤情形成过程以及致伤工具等疑点,办案检察官多次要求侦查人员进行补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办案期间,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以及侦查机关代表参加听证会,让中立第三方介入,加大释法说理的力度。经过全面审查案件并综合分析研判后,检察机关对陈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考虑到陈某年老体弱,且居住在偏远的乡镇,检察官们亲自上门,对案件进行不起诉公开宣告,并将不起诉决定书亲手交给了陈某,这一举动让陈某感动不已,对检察官连声道谢。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还发现了老哥俩之间的矛盾症结所在。他们耐心地与双方沟通,督促陈某对排水通道和被推倒的院墙进行修复和加固。通过深入了解双方的真实诉求,检察官从“心”出发、以“情”感人,终于让老哥俩握手言和、真情拥抱。
院墙筑好了,哥俩的“心墙”也打破了,两家人20多年的积怨也在温暖的春风里烟消云散。
“案结”不是终点,“事了人和”才是目的。东阿县人民检察院通过高质效履职,让人民群众在刑事诉讼中切实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弘扬了新时代的“枫桥经验”。这一举措不仅达到了事心双解的良好效果,也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做到实处。(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人民检察院 沈雪 杨帆)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