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保障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玉林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于2024年3月获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条例在制定过程中,关于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方面的规定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提出,乡村在法治宣传教育上仍有较大的欠缺。比如法治宣传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老百姓对法治内容看不懂、不想看的现象仍然存在,需要在条例中对这方面进行规定。为此,《条例》结合玉林市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法律顾问一般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能够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以案释法,为村民、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促进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为此,《条例》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推行镇村法律顾问制度。镇村法律顾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乡村治理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法律服务工作。提倡镇村法律顾问为乡村学校等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培育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往往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热心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群众中有良好声望。法治带头人在此基础上一般还具备较强的法治意识和政策水平,善于组织法治活动和做好群众工作。通过着力培养这样一支人民群众身边的普法依法治理骨干力量,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此,《条例》明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培育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发挥其在宣传法律知识、参与乡村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将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场所建设纳入村庄规划。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不是站在讲台上空洞的说教,也不是讲述高深的理论,而是在群众农闲时光常聚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潜移默化。作为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场所,一般都是群众常去的地方,既是老百姓休闲娱乐地,也是法治文化阵地。因此,需要在法规上对此加以保障。《条例》规定县(市、区)、镇人民政府应当将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场所建设纳入村庄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和完善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街区、庭院等法治宣传教育场所,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建设中体现法治元素。
(作者单位:玉林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2025年3月20日《广西日报》陈贤)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