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历山监狱聚焦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全矛盾调解体系,强化品牌引领,促进监地协作,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高墙内落地生根。
完善调解体系,多管齐下强治理
“矛盾不上交、安全不出事、监管不缺位”是历山监狱提出的矛盾调解工作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实现,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矛盾调解工作体系。
矛盾从哪出现,就先从哪抓起。各监区干警对所包组监舍实行网格化管理,成立罪犯矛盾调解互助小组,每个监舍选取一名认罪悔罪态度好、改造表现优异的罪犯担任矛盾调解员,利用其身份优势,实时关注犯群思想情绪变化,对可能出现的苗头隐患进行先期预警,确保包组干警及时介入、尽早化解,实现“小事不出监舍”。
同时,监区成立矛盾调解工作小组,实施“日排查、周调度、月研判”工作模式,干警将在查阅卷宗、谈话教育、心理测试、危险评估等过程中捕捉的矛盾信号,形成排查台账,报监区矛盾调解工作小组备案,持续展开跟踪排查,挖掘矛盾纠纷背后深层次诱因,制定针对性调处方案,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监区对已化解的矛盾,及时销号并形成典型案例,通过广播系统对全体罪犯开展案例剖析,务求达到“调解一件、教育一类、警醒一片”的效果,实现“大事不出监区”。
对监区无法化解的重点矛盾,由监狱罪犯矛盾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矛盾调解工作推进会,对矛盾进行综合研判、分类分级,多管齐下、合力攻坚,按照“登记受理—调查了解—劝导调解—回访跟踪”工作流程,实现矛盾调解闭环管理,确保“要事不出监狱”。
“从监舍到监区,从监区再到监狱,完备的矛盾调解工作体系是有效化解矛盾隐患风险,保障监管场所持续安全稳定的关键所在。”该狱分管教育改造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政委韩春茜说道。
强化品牌引领,辐射带动营氛围
“警官,我丈夫说要‘出家’,我该怎么办?”
“警官,我经常失眠,眼前好像有许多‘小精灵’在围着我不停地转。”
2024年11月,一监区新入监罪犯刘某在与丈夫进行亲情通话时了解到其有较深的悲观厌世思想,“自罪感”愈发加重,每天精神恍惚、以泪洗面,对改造生活感到迷茫无助。
为帮助刘某安心改造,化解其个体矛盾、家庭矛盾,一监区将刘某的案例提报给监狱“霞光”矛盾调解工作室,双方共同研判风险,商讨化解方案,采取家访方式对其丈夫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稳定住了他的情绪,打通了他的心结,并引导其在亲情会见时主动鼓励刘某放平心态,积极改造。“横亘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我一定不辜负家人的期盼和警官的关心……”刘某用写信的方式表达了对干警的感激之情。
“类似刘某这样的案例,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牵头化解40多例。”干警马霞告诉笔者。据悉,2024年下半年,在历山监狱党委支持下,由该狱教育改造科三级高级警长马霞牵头,吸纳各监区具有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专业背景干警为成员的“霞光”矛盾调解工作室正式“领题”运行。通过定期举办个案分析会、专题研判会、攻坚推进会,工作室与监区一起化解矛盾,创新“1343”“五技四法”“六字真言”等矛盾调解工作法,大大提高了各监区矛盾调解工作质效。
在“霞光”矛盾调解工作室这一监狱级矛盾调解品牌引领下,各监区强化“一区一品”建设,积极探索各自的矛盾调解“独门绝技”,创立了“新和”“沁和”“和润”等矛盾调解品牌,并通过举办“我的矛盾调解品牌故事”发布会形式,展示成果,推广经验,形成了互学互促的浓厚氛围。
推进监地协作,多元共治聚合力
2025年2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矛盾纠纷调解业务培训会在历山监狱举办,前来授课的是德城区司法局新湖司法所所长、山东省人民调解协会理事,德州市金牌调解员、省人民调解专家库成员贺庆升。
培训过程中,贺庆升结合自身丰富的基层调解经验,以“理论教学+案例展示”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理念、方法和“实战”技巧。其中,“订单+量表化”普法宣传、“三元工作机制”构建等内容给参加培训的干警留下深刻印象,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开展矛盾调解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近年来,历山监狱以深化“监地协作”为导向,积极推动干警走出高墙,主动到驻地司法局、信访局、妇联、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汲取优秀经验。深入驻地各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进行参观调研,与各街道签订矛盾调解工作共建协议,选派骨干干警跟班学习,提升专业化素养能力。针对罪犯与社会间的矛盾,历山监狱主动联系罪犯户籍所在地司法局、街道、社区、律师事务所等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矛盾调解小组,共同协商调解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帮教,织密了高墙内外的防护网。
目前,历山监狱正持续引进人民调解员、执法监督员、公职律师、心理学专家等更多社会专业调解力量,参与到监狱矛盾调解工作中来,共同为监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矛盾调解建议,持续打造“监地协作”矛盾调解综合治理新高地。(山东省历山监狱 张少杰)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