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阳县文化艺术中心开展的群众文艺培训(岳阳县文化馆供图)
随着各级政府部门投入的加大,近年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如何提高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成为长期性课题。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上推出多项实招,取得了明显实效。
“5+2”“白+黑”高效利用文化设施
作为岳阳县的文化地标,岳阳县文化艺术中心白天乐音不绝,夜晚灯火通明,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方文化天地。
岳阳县文化艺术中心于2023年9月完成改造建设对外开放,成为集艺术培训、公益讲座、非遗展示、文艺演出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心。它的建成开放有效缓解了岳阳县文化馆受场地制约而无法满足群众参与文化培训需求的矛盾。
“目前,岳阳县文化艺术中心实现了‘5+2’‘白+黑’的高效利用,我们的16个培训教室,工作日白天开展老年大学的培训课程,晚上为相关单位和上班族开办文化夜校;周末则面向青少年开展文化艺术培训。”岳阳县文化馆馆长刘望平说,培训课程根据群众需求设定,包括书法、美术、舞蹈、乐器、广场舞、非遗等10多个门类。
刘望平介绍,工作日晚上开办的文化夜校主要面向岳阳县相关单位,由单位工会组织职工组团参加。2024年秋季学期,共有12家单位组织职工参加文化夜校,每个单位一周参加一个或多个课程的培训。同时,以个人名义报名参加文化夜校的上班族,也有相应的课程供选择。“目前,我们正在组织今年春季班的报名,大家报名热情很高。”刘望平说。
为保障中心的高效利用,岳阳县文化馆安排馆内11名文化专干参与授课,还另外聘请了15名培训教师,并根据课程需要招募了一批志愿者。
岳阳县文化馆副馆长何泱泱做过多年的舞蹈专干,目前她除了日常工作,还在岳阳县文化艺术中心担任中国舞教学工作,一周授课5节。“我带了两个成人班、一个单位组织的文化夜校班,还有两个周末少儿艺术班。”何泱泱说,“群众参加文化艺术培训的热情很高,我们最早的培训班是早上8点半开课,最晚的班下课时间是晚上8点半,县文化艺术中心每天的开放时间超过12小时。”
闲置资源改建为文化驿站
岳阳县公田镇港口村文化礼堂是周边群众闲暇时都喜欢去的地方,每晚聚集着很多村民开展文艺活动,吹拉弹唱、跳舞做操,十分热闹。
为解决并乡合村后部分区域公共文化设施不均的问题,岳阳县通过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等方式,新建改建79处文化礼堂和文体广场,使之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文化驿站。
岳阳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丽娟介绍,在文化驿站建设过程中,岳阳县整合了60多处旧村部、闲置校舍等进行改造,使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乡村文化设施得到整体提升。如今,村民出门便能看到戏台、广场,闲暇时可跳广场舞、免费看戏观影,还能登台展示才艺,生活充满文化气息。
与此同时,岳阳县还积极推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门前十小”建设。在现有功能设施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做到有条件的建“十小”,条件暂不成熟的,鼓励优先建设“小书屋、小广场、小舞台、小体健”等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点单配菜”提供更对胃口的文化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岳阳县柏祥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刘星宇忙着访民情,镇上各村也分别召开了屋场会,了解群众对文化惠民活动的需求。因为县里即将召开文化惠民活动需求征集会。
据了解,自2024年起,岳阳县将文化惠民活动由“政府端菜”式改为“群众点单”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以农民丰收节、四季“村晚”及“一镇一主题”“一村一节目”等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活动为契机,把为群众量身打造的精品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
“以前,文化惠民模式就是送活动、送节目下基层,我们的供给与老百姓的需求存在差异。现在我们在年初召开会议,征询基层文化站、乡镇、社区和群众文艺团体的意见,根据群众需求‘点单配菜’。”刘望平介绍,2024年,公田镇提出希望县里结合镇上的农民丰收节指导群众表演相关节目,县文化馆派出5名文化专干,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多次下乡,指导当地群众文艺团队排练了快板《乡里婆婆说稀奇》等6个文艺节目,加上县文化馆送去的两个节目,组成了一台精彩的农民丰收节演出。
据统计,2024年,岳阳县文化惠民活动较上一年增加55%,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人次增加18.8%。
“今年,我们柏祥镇希望县里帮我们送些家风家训主题的文艺节目,并指导我们的群众文艺团队用文艺表演的形式展现镇上的好家风故事。”刘星宇介绍,柏祥镇的党建活动品牌“和顺致祥”开展几年来,群众反响很好,今年还对全镇范围内评选出的“和顺婆婆”“和顺媳妇”等进行了表彰,群众都支持把这项活动继续办下去。“我们希望县里的文化惠民活动能结合这个主题,以文艺的形式帮我们讲好柏祥镇的家风故事,强化家风家训建设成果。”刘星宇说。
(2025年3月17日《中国文化报》记者 张玲)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