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万物复苏。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圆满闭幕,这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共同绘就出一幅更加和谐繁荣的发展新蓝图。民生、教育、经济、文化、司法,这些与百姓福祉密切相关的议题,依旧是被热烈讨论的话题。
全国两会现场,不仅是政策的商议地,更是民意的汇聚地。在这里,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倾听,每一个建议都会被重视。本期,我们精选两会上的好声音、好建议,期待助力社会建设稳步前行,共迎美好和谐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国(右二)在基层开展调研工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审判数据,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
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也显示,2024年起诉未成年人犯罪5.7万人,核准追诉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等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34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成为摆在司法机关和全社会面前的共同议题。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律师协会会长刘建国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和犯罪预防问题。通过走访调研他发现,作为牵头单位的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统筹各单位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工作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各部门缺乏有效联动,信息共享不畅,难以形成合力,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早期干预和矫治措施存在不足。
刘建国通过调研还发现,云南等七个省份的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反倒呈下降趋势,而上述省份在防治校园欺凌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即均是由政法委牵头组织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各地政法委能够更直接有效地协调教育、公安、民政、司法等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避免职责不清、协调不力,从而降低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效果。”刘建国表示,为了更加有效地联动各个部门,各地政法委可作为牵头部门,统筹组织各部门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明确各方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责任,确保防治工作能够高效协作,形成合力,共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此外,刘建国还指出,要定期开展辍学劝返及罪错矫治有力举措。针对在校罪错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在做好缓免刑帮教工作的同时,要协同教育部门解决辍学退学问题,以避免罪错未成年人再社会化;针对“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要加强专门学校建设,严格落实教育矫治机制。
□ 记者 彭飞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