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全国人大代表郭爱和:

建议强化非国有博物馆政策支持与体系建设

2025-03-13 16:32:17 来源:《法制文萃报》 -标准+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圆满闭幕,这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共同绘就出一幅更加和谐繁荣的发展新蓝图。民生、教育、经济、文化、司法,这些与百姓福祉密切相关的议题,依旧是被热烈讨论的话题。

全国两会现场,不仅是政策的商议地,更是民意的汇聚地。在这里,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倾听,每一个建议都会被重视。本期,我们精选两会上的好声音、好建议,期待助力社会建设稳步前行,共迎美好和谐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游览博物馆成为人们休闲学习的热门选择。非国有博物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地域文化、活化工业遗产、推动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国家文物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非国有博物馆备案数量已达 2247家座,占比超过32%。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国有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诸多挑战,如政策保障不足、资金短缺、运营压力大、法律地位模糊等,导致很多非国有博物馆难以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更多关注和重视。

郭爱和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立法,明确非国有博物馆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法律地位,保障其在土地划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方面与国有博物馆同权同责。针对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如土地、资金、税收等,可以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文件。

具体而言,对于经中国博物馆协会评定,获取质量等级的非国有博物馆,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可依据其获评等级享受该质量等级的优惠政策,并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对于体量较小但藏品不仅具有历史、时代和文化艺术价值,且与国有博物馆差异化明显的非国有博物馆,可利用城市闲置空间,打造博物馆聚落,将部分小、远、散的非国有博物馆,聚集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博物馆群。

此外,郭爱和还建议,设立非国有博物馆国际交流基金,支持参与国际展览、学术交流、文化出海,搭建交流平台。

□ 记者 彭飞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