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万物复苏。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圆满闭幕,这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共同绘就出一幅更加和谐繁荣的发展新蓝图。民生、教育、经济、文化、司法,这些与百姓福祉密切相关的议题,依旧是被热烈讨论的话题。
全国两会现场,不仅是政策的商议地,更是民意的汇聚地。在这里,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倾听,每一个建议都会被重视。本期,我们精选两会上的好声音、好建议,期待助力社会建设稳步前行,共迎美好和谐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熊文兰(图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文山村,是一个下辖11个村民小组的高寒彝族山寨,全村共549户1800多人,这里曾经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前些年,在脱贫攻坚政策帮助下,村里水电通了,道路顺了,老百姓也慢慢富裕起来了。
3月10日,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文山村党总支书记熊文兰,和记者分享了村里近期发生的好消息。
“去年,我们村通过一项用水改革,四个村小组的农业综合收入增加了200多万元。同时,用水纠纷也直线下降,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明显改善。”熊文兰笑着说。
文山村村委会旁边有一座名为海味斗的水坝,总库容5.7万立方米,辐射了基本农田近1000亩,直接影响到4个村民小组265户914人的农业用水。
熊文兰告诉记者,2024年改革以前,在连年干旱少雨的情况下,文山村的农业用水经常面临“资源性短缺”与“结构性矛盾”的双重挑战。此外,农民的传统漫灌方式致使水资源利用率不足40%,直接导致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农作物种植面积受限、农户收入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偏低。
长期缺水的现状,还导致附近群众用水纠纷频发,村干部经常被叫去调解。面对这一棘手难题,2024年文山村党支部开始积极探索节水改革,最终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等方式,投资16.9万元,顺利实施了海味斗水坝农业用水有偿使用节水灌溉项目,为相关农户安装了110个水表。
“该举措直接改变了周边农户的农业用水习惯,并优化了灌溉方式,老百姓节约用水意识增强,农业用水也从粗放低效向集约智能转变。”熊文兰表示,改革之后,当地的菜豌豆、番茄等高需水作物种植面积也扩大了800多亩,亩均增收3000多元。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用水权改革,加强取用水管理,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积极推进农业用水改革是构建现代高效节水型农业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熊文兰表示,目前部分山区地带仍面临着工程性缺水的现状。对此,她建议,要因地制宜加大对山区农村小水坝、小水库农业用水改革项目的建设投入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坝塘、小水渠)的建设投入力度,切实为老百姓增收、产业结构调整保驾护航。
□ 记者 彭飞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