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3年,刘某和邓某登记结婚,后育有一女。婚姻生活中,两人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2018年,邓某查出患有重大疾病,之后双方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2020年12月起,双方开始分居,邓某常住娘家治病,刘某对妻子不管不问,期间多次起诉离婚无果。直至邓某因无法承担巨额医药费和生活费,将刘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判决刘某支付邓某医疗费、扶养费等合计9.42万元。然而,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刘某不仅拒不履行给付义务,不承担身为丈夫的责任,甚至为躲避法院执行变卖婚房并将钱财挥霍一空。2024年7月,刘某向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邓某离婚。
审理
互助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关键在于确认邓某是否有自主表达自己意愿的行为能力。经承办法官走访发现,邓某的病情不宜面对面调解,于是通过上门录制视频的方式让她面对镜头表达自己是否同意离婚的意愿。邓某表示,在其住院治疗期间,丈夫刘某没有尽到扶养义务,双方感情已彻底破裂,无法再继续共同生活,愿意离婚,并同意女儿由刘某抚养。但刘某需当庭给付她应得的夫妻共同财产份额、扶养费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安置费用共计26万元。
刘某长期疏于对邓某的看护和照顾,未履行夫妻的扶养照顾义务的事实成立,故法院支持邓某的主张。在承办法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女儿由刘某抚养,抚养费自理,并当庭给付邓某生活安置费、经济补偿款以及未履行的扶养费共计26万元。
释法
夫妻本是同林鸟,患难与共是正道。夫妻之间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濡以沫、休戚与共更是为世人所传唱的人间佳话。夫妻之间相互扶养不仅是道德上的义务,也是法律规定的一种强制义务,法律保障离婚自由,同时也防止轻率离婚,任何一方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逃避履行对配偶的扶养义务。
本案中,被告邓某患有重大疾病,理应受到更多的关爱和尊重。互助县人民法院为她的治疗和今后生活安置作出了合情、合理、合法的妥善处理,彰显了人民法院在个案处理中保护特殊群体、秉承人文情怀和实现特殊群体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同时,既保障了原告刘某的离婚自由权利,也捍卫了特殊群体的诉讼权利和基本生存权利,更表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安宁、家庭文明友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025年3月12日《青海法治报》记者 薛慧雯)
编辑:吴攀